[发明专利]一种潜航式海洋生物自动识别及采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34118.X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7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孙铭帅;陈作志;范江涛;许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21/01 |
代理公司: | 佛山粤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3 | 代理人: | 张敏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航 海洋生物 自动识别 采样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航式海洋生物自动识别及采样系统,包括:通过连杆连接的两浮标,设置在两浮标底部的探测杆;其中一个探测杆下端外侧设置有接收器,另一个探测杆底部连接有与接收器相配合的光源面,所述光源面上交错设置有若干个灯带,若干个所述灯带能够发射不同波长的光幕,若干个灯带发出的光幕交叠形成光场;所述浮标周向设置有凹槽,所述连杆两端均设置有卡块,所述连杆两端的卡块分别与两浮标上的所述凹槽配合连接,所述连杆能够沿所述浮标周向转动;所述接收器能够结构光幕光源信号识别海洋生物,所述连杆上设置有采样件,所述采样件能够采集海洋生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生物自动识别及采样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潜航式海洋生物自动识别及采样系统。
背景技术
研究发现,不同的海底生物对不同波长或不同颜色的光有着不同的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波长或向海底投射不同的光源,进行吸引不同的海洋生物,实现分类进行海洋生物的区域聚集,从而进行分类采样,但在光线进入水域时,其强度迅速下降,颜色变化,简称衰减,衰减会造成光源的散射和吸收,光的散射是由悬浮在水中的颗粒或其他小物体引起的,颗粒物越多,散射越多,光吸收是由几种物质引起的,例如光被转化为热或用于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对于不同波长的光,吸收量也是不同的,通过采用两种不同波长光源的交叠,降低光的衰减,提高光源在水域中的穿透性。
传统的海底生物采样是通过负压诱捕,这样在采样的过程中容易惊吓一些海洋生物,容易造成部分海洋生物受到刺激,产生逃离或偏激反应,容易造成海洋生物识别过程中偏差较大,不利于海洋生物的识别,且通过探照灯的方式进行海洋生物的拍照方式,光源在水域中容易造成光源的散射,拍照不清晰,无法准确判断海洋生物的种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潜航式海洋生物自动识别及采样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潜航式海洋生物自动识别及采样系统,包括:通过连杆连接的两浮标,设置在两浮标底部的探测杆;其中一个探测杆下端外侧设置有接收器,另一个探测杆底部连接有与接收器相配合的光源面,所述光源面上交错设置有若干个灯带,若干个所述灯带能够发射不同波长的光幕,若干个灯带发出的光幕交叠形成光场;所述浮标周向设置有凹槽,所述连杆两端均设置有卡块,所述连杆两端的卡块分别与两浮标上的所述凹槽配合连接,所述连杆能够沿所述浮标周向转动;所述接收器能够结构光幕光源信号识别海洋生物,所述连杆上设置有采样件,所述采样件能够采集海洋生物。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灯带沿光源面横向与纵向交叉分布。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光源面横向上的灯带发出的光的波长呈梯度分布。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光源面纵向上的灯带发出的光的波长呈梯度分布。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场能够是可见光与非可见光的交叠,或可见光与可见光的交叠,或非可见光与非可见光的交叠。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源面横向上的灯带发射的光源波长范围为400nm-509nm。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源面纵向上的灯带发射的光源波长范围为315nm-1050nm。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采样件套接在所述连杆外侧,且所述采样件能够沿所述连杆移动。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能够带动所述卡块沿所述凹槽运动。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动力推进机构,所述动力推进机构能够是动力泵或螺旋桨中的一种。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器上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能够对光场内的海洋生物进行拍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41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