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色环保村镇住宅的建筑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4664.3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5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以通;杨彩霞;陈乐端;王雯翡;魏慧娇;于长雨;王磊;成雄蕾;孙雅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 |
主分类号: | E04H1/02 | 分类号: | E04H1/02;E04B1/80;E04B1/76;E04D3/06;C04B28/24;C04B26/28;C04B11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李世端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环保 村镇 住宅 建筑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色环保村镇住宅的建筑结构,包括互相连通的保温间和阳光间;保温间包括多块预制保温墙体和预制保温楼板,多块预制保温墙体首尾连接形成保温间的内部空间,预制保温楼板安装于保温间的内部空间的顶部,使保温间的内部空间封闭;阳光间包括多块格栅式墙体和屋顶,多块格栅式墙体首尾连接形成阳光间的内部空间,屋顶安装于阳光间的内部空间,使阳光间的内部空间封闭。本发明在保证结构简单及降低建筑能耗的前提下,利用自身结构达到保温、节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环保村镇住宅的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煤、 石油等一次性能源的储量在急剧下降并日趋枯竭,能源危机近在咫尺,经济 发展和社会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占用全球资源比例较 大的建筑领域节能刻不容缓。随着社会对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 绿色建筑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前城市建筑中高耗能等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在村镇房屋建筑中, 仍然未能够引们人们对高耗能问题的重视。农村现有砖混民居由于设计及施 工水平较低,普遍建造质量低下,缺乏合理的节能措施,室内热环境恶劣, 显示出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低质量等缺陷。针对上述缺陷,如何因地 制宜、就地取材提高村镇居民的生活质量、降低建筑能耗、保护生态环境是 在村镇住宅的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点方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环保村镇住宅的建筑结构,包括 互相连通的保温间和阳光间;保温间包括多块预制保温墙体和预制保温楼板, 多块预制保温墙体首尾连接形成保温间的内部空间,预制保温楼板安装于保 温间的内部空间的顶部,使保温间的内部空间封闭;其中,预制保温墙体自 外内到内外包括钢筋混凝土承重内墙、多孔发泡混凝土砌块、环保保温板、 环保耐热层和钢筋混凝土承重外墙,预制保温楼板由下到上依次包括承重钢 板、钢丝网板、泡沫混凝土和环保耐热面层,钢丝网板焊接在承重钢板上方,泡沫混凝土浇筑在钢丝网板和承重钢板上,环保耐热面层设置在泡沫混凝土 上;承重钢板的底面通过钢筋与钢筋混凝土承重外墙连接;阳光间包括多块 格栅式墙体和屋顶,多块格栅式墙体首尾连接形成阳光间的内部空间,屋顶 安装于阳光间的内部空间,使阳光间的内部空间封闭。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环保保温板和环保耐热层之间还设有纤维内 层。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格栅式墙体的所有格栅的规格相同,格栅的 宽度为10-20cm,长度为80-100cm。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屋顶为双层玻璃结构。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屋顶倾斜设置在格栅式墙体上。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屋顶与格栅式墙体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5-120 °。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环保保温板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固 体垃圾80-100份、玻化微珠20-40份、水泥30-40份、硅溶胶2-21份、铝 溶胶1-3份、氧化钙5-7份和水8-15份。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环保耐热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玻 璃砂30-50份、废陶瓷粒40-60份、甲基纤维素6-10份、菱镁固体材料50-90 份、石英砂20-30份和水50-70份。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纤维内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废纤 维30-70份、废石棉60-80份、饱和聚酯树脂15-30份和甲基纤维素6-10份。
本技术方案提一种绿色环保村镇住宅的建筑结构,在保证结构简单及降 低建筑能耗的前提下,利用自身结构达到保温、节能的效果,以克服现有技 术中的不足之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未经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46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