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病死畜禽无害处理的废水复合消毒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5350.5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6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伟;方勇;王未平;陈建湘;杨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广盈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9 | 代理人: | 李俊 |
地址: | 51811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病死 畜禽 无害 处理 废水 复合 消毒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病死畜禽无害处理的废水复合消毒工艺,采用紫外线与次氯酸钠复合消毒的工艺,互相取长补短,协同增效的作用,能够更高效地杀灭细菌,可弥补由于紫外线只沿直线传播、消毒有死角的缺点。本发明将废水进行如下工序步骤的处理:(1)隔油预处理;(2)A2O、AO二级生物处理;(3)絮凝沉淀以及砂滤深度处理;(4)使用紫外线为波长253.7nm与波长184.9nm复合紫外线对步骤(3)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照射;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光源布置在池体中央,波长为184.9nm的紫外线光源布置在池体边角;紫外线光源均为侵水式布设;(5)经步骤(4)处理的废水中持续加入NaClO,保证余氯不小于0.5mg/L。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消毒领域,主要应用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项目废水处理末端的消毒。
背景技术
本发明属于废水消毒领域,主要应用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项目废水处理末端(粪大肠菌群1.7X104~2.2X104MPN/L范围内,COD≤100mg/L,氨氮≤100mg/L,浊度≤2~3NTU,pH6~8)的消毒。
病死畜禽本身携带大量的病原体,在无害化处置过程中排放的废水也会带有部分未完全灭杀的病原体及细菌微生物,因此必须经过消毒才可排放。常规的消毒工艺中,氯系消毒剂容易产生致癌的二次污染物;紫外线消毒时穿透能力较弱,不具有残余消毒能力;臭氧消毒无持续性杀菌能力,稳定性较差。
在水处理领域,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消毒、次氯酸钠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和活性氧消毒法等。氯消毒的效果与水温、pH、接触时间、混合程度、污水浊度及所含干扰物质、有效氯有关,加氯消毒效果可靠,有持续消毒作用,但余氯及某些含氯化合物对水生物有毒害,污水中有机物氯化后可能产生致癌物质;二氧化氯消毒效果好,并能有效地控制水的色度、嗅和味,不产生有机氯化物,有持续消毒作用,但需现场制备,制备成本高,原材料不易贮存,且二氧化氯易挥发,气体和液体的二氧化氯均易爆炸;臭氧消毒效率高,比氯消毒具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对细菌的作用也比氯快,消耗量明显较小,能有效地降解污水中残留的有机物、色、味等,不产生氯酚臭味、不产生三卤甲烷等氯消毒副产物和氯代有机物,但消毒成本高,设备复杂,运行管理难,且无持续消毒作用;紫外线消毒效率高,杀菌作用快,无臭味,无有机副产物生成,但紫外线照射灯更换频率高,电耗较多,无持续消毒作用,消毒效果受浊度和悬浮物影响较大,并且可能存在微生物的光复活问题。
任何一种方法单独使用都已无法完全适应当前复杂的水质情况及越来越严苛的工艺排放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病死畜禽无害处理的废水复合消毒工艺,采用紫外线与次氯酸钠复合消毒的工艺,互相取长补短,协同增效的作用,能够更高效地杀灭细菌,可弥补由于紫外线只沿直线传播、消毒有死角的缺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用于病死畜禽无害处理的废水复合消毒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废水进行如下工序步骤的处理:
(1)隔油预处理;(2)A2O、AO二级生物处理;(3)絮凝沉淀以及砂滤深度处理;
(4)使用紫外线为波长253.7nm与波长184.9nm复合紫外线对步骤(3)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照射;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光源布置在池体中央,波长为184.9nm的紫外线光源布置在池体边角;紫外线光源均为侵水式布设;
(5)经步骤(4)处理的废水中持续加入NaClO,保证余氯不小于0.5mg/L。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4)中,184.9nm的紫外线照射废水后臭氧分解反应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53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