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怠速防中毒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6151.6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2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聂岁兵;夏楠;彭诗迪;石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8/00 | 分类号: | B60K28/00;B60Q9/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怠速防 中毒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怠速防中毒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辆怠速防中毒有效性并不高的问题。一种汽车怠速防中毒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判断是否启动防中毒控制;进入防中毒控制后开始计时,计时过程中未收到车辆被操作的信号时,当计时的时间满足大于计时阈值一小于计时阈值二,报警模块发出防中毒警报,当计时的时间大于计时阈值二时控制车辆熄火。一种汽车怠速防中毒的控制系统,包括点火开关、报警模块、控制器和继电器,点火开关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报警模块和继电器分别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控制器的输入端还连接有车速检测模块和车辆操作检测模块。本发明能够有效防止车辆怠速时车内人员中毒。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怠速防中毒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社会中,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其具有操作性、舒适性和便捷性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其具有舒适的私人空间,因此在一些时候,人们会选择在车内进行休息。
在休息时人们有时候会忘记熄火,而导致车辆怠速,在车辆怠速时车辆产生大量的尾气,尾气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和二氧化碳,从而很容易导致车内人员中毒,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时会危及到人们的安全。
为避免车内人员怠速中毒的情况发生,现有的怠速防中毒方式如中国专利公开的申请号为CN201610952384.6的防止汽车内一氧化碳中毒的报警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给出包括红外检测仪、用于检测汽车内一氧化碳含量并发送模拟信号的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装置、汽车喇叭控制模块、车窗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电源模块、控制器以及连接在红外检测仪和一氧化碳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的转换模块;为控制器供电的电源模块;控制器分别与红外检测仪、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装置、汽车喇叭控制模块、车窗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连接。
该专利虽然通过控制器判断汽车运行状态,对车内一氧化碳含量实时检测和监控,并通过报警装置、汽车喇叭控制模块、车窗控制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采取对应的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车内人员一氧化碳中毒。
但该专利需要通过一氧化碳传感器检测车内的有毒气体浓度,在浓度过高时进行报警,或者进行开窗,由于基于一氧化碳的浓度来进行报警,从而需要对一氧化碳传感器的设置位置要求较高,需要尽可能的体现车内人员呼吸的空气的状态,而很多时候在车辆怠速车内人员休息时车内人员位置是不定的,因此难以准确得知车内人员呼吸到的空气的状态。并且如果设置一个一氧化碳传感器,则检测不够全面,设置多个则会问题较多,一是车内空间小安装位置不够,另外安装不方便且也需要额外增加更多的成本。同时即使设置多个一氧化碳传感器,也容易出现检测失效的情况,如在开窗的情况下,一氧化碳传感器处的车内外空气部分进行交换,致使一氧化碳传感器处并未检测到有毒气体的浓度很高,但车内人体刚好处在有毒气体较高的地方,从而使得传感器检测失效,因此现有技术中对车辆怠速防中毒的方案有效性并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怠速防中毒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有效防止车辆怠速时车内人员由于吸入大量尾气而中毒。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怠速防中毒的控制方法,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是否启动防中毒控制:在车辆启动且车速小于车速阈值时控制器判断车辆怠速并进入防中毒控制,反之不进入防中毒控制;
防中毒控制:计时模块开始计时,计时过程中未收到车辆被操作的信号且当前计时的时间满足大于计时阈值一小于计时阈值二时,控制器控制报警模块发出防中毒警报,在计时过程中未收到车辆被操作的信号且当前计时的时间满足大于计时阈值二时控制器控制车辆熄火,车辆熄火后退出防中毒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61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电子谐振体的导电银胶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节电保护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