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靶向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36581.8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38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怡;薛嘉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沪正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9/16 | 分类号: | A01N59/16;A01N37/10;A01P1/00;A01P3/00;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中优律师事务所 31284 | 代理人: | 潘诗孟 |
地址: | 20140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靶向 纳米 粒子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抗菌剂的制备方法,通过对银纳米粒子的表面羟基化修饰,以连接功能基团,使其具备靶向抗菌的功能。具体制备方法为:将硝酸银溶液和端羟基超支化聚酯溶液均匀混合,加入还原剂,以制得表面带有羟基的纳米银;再将该纳米银与肉桂酸进行酯化反应,得到稳定的靶向纳米银溶液。该制备过程简便可控,反应周期短,成本较低,制备得到的纳米粒子具备高效的抗菌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靶向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发展以来,已成为多学科交叉的新兴领域,推动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粒子在光、电、催化、抗菌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抗菌、杀菌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纳米粒子如银、铜、锌等,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同时由于独特的抗菌机理,细菌不会对其产生抗药性,这大大提高了纳米粒子的实用价值。银纳米粒子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其功能改进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靶向功能是目前抗菌纳米粒子和抗菌剂研究的一大主要方向。具有靶向功能的抗菌纳米粒子,不仅对正常细胞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对细菌或真菌形成了有效杀伤。细胞分裂是细菌繁殖的基本过程。细菌细胞分裂蛋白细丝温度敏感蛋白Z(FtsZ)是一种细菌中含量丰富且结构稳定的蛋白质,存在于几乎所有病原细菌中。目前,已有研究表明,FtsZ蛋白在细菌的细胞分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结构中存在鸟苷三磷酸(GTP)相关的N端区域和一个具有类似微管T7环的C端区域,可作为很好的潜在抗菌作用靶点。研究表明,肉桂醛类物质对这些区域具有较好的靶向性。其结构中的苯环与T7环发生疏水结合作用,而醛羰基可与氨基酸残基发生氢键结合作用。同时,这类物质本身亦具备抗菌功能,在食品、香料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较为环保安全。因而将该结构设计为靶向基团。
目前,靶向抗菌方面有了一些专利报道。中国专利CN108754821A报道了一种光能靶向抗菌克廯棉袜的加工工艺,其通过在一般面料中加入光能抗菌驻极面料实现功能。在自然光下,1h杀菌率可达99%,而其实现靶向功能应用范围较局限。中国专利CN106589135A公开了一种靶向抗菌肽的制备和应用。其通过特定的广谱抗菌肽C6和信息素cCF10结合实现功能,而其靶向尚不具备通用性,仅对粪肠球菌具有特异性识别。通过高通用性的靶向基团和较强抗菌功能的纳米粒子的结合,可以设计并制备出更为高效安全的抗菌新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方法和技术的上述不足,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希望通过简便且高效的制备方法,得到粒子结构稳定,抗菌性强,具备靶向功能的纳米银粒子。靶向功能赋予了纳米银粒子与细菌、真菌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大大提高了纳米银粒子的抗菌效率。
本发明技术方案对纳米银粒子进行包覆,使其稳定存在于溶液中,同时通过化学反应增加靶向功能,大大强化了其溶液稳定性和抗菌效率。
根据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靶向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浓度为0.01-0.1mol/L的硝酸银水溶液和浓度为0.02-0.4mol/L的端羟基超支化聚酯溶液,将两份溶液等体积混合均匀,搅拌1-2h,制得混合液;
(2)在N2氛围中,向混合液中加入适量浓度为0.05-0.1mol/L的还原剂溶液,超声振荡反应3-5h;
(3)高速离心分离,水洗后,真空下干燥,制得纳米银;
(4)取纳米银分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浓度为0.01-0.4mol/L,超声1-2h;
(5)配制浓度为0.01-0.4mol/L的肉桂酸的DMF溶液,搅拌1-2h后,加入1-5%摩尔当量的4-二甲氨基吡啶(DMAP),继续搅拌1-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沪正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沪正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65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