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精确判断满载满员的电梯系统及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37472.8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1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快科城建增设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B66B5/00;B66B1/28;B66B1/24;B66B1/3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郭东亮;蔡学俊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确 判断 满载 满员 电梯 系统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精确判断满载满员的电梯系统及工作方法,所述电梯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和与控制模块相连的3D扫描装置;所述3D扫描装置设于电梯轿厢上部且扫描方向朝向轿厢地面;当轿厢运行时,所述控制模块通过3D扫描装置向下扫描轿厢以评估轿厢内的乘客量,当轿厢内的乘客量达到阈值时,控制模块判定轿厢处于满员状态;本发明能准确识别电梯轿厢内的满员状态,并能让电梯进入直驶工作状态以快速运载乘客来释放轿厢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精确判断满载满员的电梯系统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是高层建筑的必备设备,但传统电梯一般只有载重量的评估,如果电梯内的乘客体重轻或是携带了大体积行李,则电梯轿厢空间有可能被占满处于满员状态却无法被电梯系统正确识别,此时电梯虽然能停靠门厅但外部乘客无法进入,影响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精确判断满载满员的电梯系统及工作方法,能准确识别电梯轿厢内的满员状态,并能让电梯进入直驶工作状态以快速运载乘客来释放轿厢空间。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精确判断满载满员的电梯系统,所述电梯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和与控制模块相连的3D扫描装置;所述3D扫描装置设于电梯轿厢上部且扫描方向朝向轿厢地面;当轿厢运行时,所述控制模块通过3D扫描装置向下扫描轿厢以评估轿厢内的乘客量,当轿厢内的乘客量达到阈值时,控制模块判定轿厢处于满员状态。
所述电梯轿厢还设有与控制模块相连的称重装置;当轿厢运行时,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称重装置称量轿厢的装载重量;当轿厢的装载重量达到阈值时,控制模块判定轿厢处于满载状态。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快车直驶模块,当快车直驶模块控制电梯时,电梯不再响应电梯门厅的呼梯请求;
所述3D扫描装置设于电梯轿厢顶部,3D扫描装置向下扫描轿厢时,把电梯轿厢空间分为不同高度的断层进行扫描,以获取各断层的已占用面积,并以当前轿厢的装载重量除以各断层的已占用面积来获得各断层的重量空间比值,当重量空间比值超标的断层数量大于阈值时,所述控制模块判定电梯轿厢处于满负荷状态,所述控制模块启动快车直驶模块对电梯控制。
所述电梯轿厢所在的井道处设有强迫减速电子监控设备,当控制模块判定轿厢处于满负荷状态时,所述强迫减速电子监控设备被触发以对轿厢速度进行监控,当轿厢速度超出阈值时,所述强迫减速电子监控设备向电梯系统发出减速指令。
所述电梯门厅处设有直驶状态灯,当快车直驶模块控制电梯时,电梯门厅处与该电梯对应的直驶状态灯亮起。
所述3D扫描装置至少包括3D摄像头或激光雷达成像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3D摄像头为具备双目立体视觉功能的摄像头。
所述3D摄像头安装于电梯轿厢的监控摄像机处。
上述精确判断满载满员的电梯系统,其工作方法为,所述控制模块贮有轿厢地面与3D摄像头的间距数据;所述控制模块通过3D摄像头评估轿厢内的载客数的方法为;
步骤A1、所述控制模块通过3D摄像头向下扫描轿厢,以测量进入轿厢的乘客头部或乘客携带物品与3D摄像头之间的距离;
步骤A2、当进入轿厢的乘客的头部或乘客携带物品与3D摄像头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时,控制模块判定乘客所在的轿厢地面被占用;
步骤A3、当被占用的轿厢地面面积与轿厢地面总面积之间的比例大于阈值时,控制模块判定轿厢处于满员状态。
所述控制模块为具备机器视觉功能的控制模块;当3D扫描装置内置激光雷达成像设备时,所述控制模块经激光雷达成像设备对电梯轿厢内的乘客姿态及动作进行识别,当控制模块判定电梯轿厢内存在乘客摔倒或激烈打斗的情况时,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电梯的五方通话系统向外告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快科城建增设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快科城建增设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74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