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塑料的粘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9396.4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0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陆伯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伯川 |
主分类号: | C09J5/02 | 分类号: | C09J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塑料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塑料的粘接工艺,其特征是,包括如下要求:(1)胶粘剂选择:采用聚氨酯101胶进行粘接修复;(2)聚丙烯的表面处理;(3)铁板的表面处理;在铁板正面用φ3钻头等距离钻3个孔,再放入质量分数5‑8%的盐酸溶液中浸泡5‑8min,取出后用流水冲洗,烘干;(4)粘接工艺:①将聚氨酯101胶按甲、乙组分质量比100:30调配均匀;②在铁板的被粘面上涂布一层胶液,晾干,因聚丙烯件为槽形,胶液倒入槽内,然后放入铁板粘合,再加入胶液使之与铁板相平,同时向铁板孔内注入胶液,加30‑50N力压合;③室温60‑80℃下固化20‑24h即可。本发明工序合理,成本低,各参数搭配合理协调,时间短,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塑料的粘接工艺。
背景技术
聚丙烯与铁板粘合部件由于受到撞击而开裂,需重新粘合,而现有的聚丙烯塑料与铁板维修方案,而其工序安排不合理、工序繁多,时间长,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加以改进以提高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序合理、操作简单、时间短、制造成本低的聚丙烯塑料与铁板的粘接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丙烯塑料的粘接工艺,其特征是,包括如下要求:
(1)胶粘剂选择:采用聚氨酯101胶进行粘接修复;
(2)聚丙烯的表面处理:用棉纱蘸去污粉将聚丙烯粘接面擦洗干净,将聚丙烯浸入60-70℃的粗化液中粗化处理1-1.5h,取出用流水冲洗,粗化液的质量份数配比:重铬酸钾7.5-8份;浓硫酸150-160份;蒸馏水12-15份;将聚丙烯浸入敏化液中5-8min,取出后用流水冲洗并于60-70℃下烘干,敏化液按照以下配比:氯化亚锡20-25g;盐酸70-85m1;水1-1.2L;
(3)铁板的表面处理;在铁板正面用φ3钻头等距离钻3个孔,再放入质量分数5-8%的盐酸溶液中浸泡5-8min,取出后用流水冲洗,烘干;
(4)粘接工艺:①将聚氨酯101胶按甲、乙组分质量比100:30调配均匀;②在铁板的被粘面上涂布一层胶液,晾干,因聚丙烯件为槽形,胶液倒入槽内,然后放入铁板粘合,再加入胶液使之与铁板相平,同时向铁板孔内注入胶液,加30-50N力压合;③室温60-80℃下固化20-24h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工序合理,各参数搭配合理协调,时间短,操作简单,提高维修使用寿命,进而减少时间及成本的损失,用此法维修破损的聚丙烯塑料与铁板快捷、经济,而且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一种聚丙烯塑料的粘接工艺,其特征是,包括如下要求:
(1)胶粘剂选择:采用聚氨酯101胶进行粘接修复;
(2)聚丙烯的表面处理:用棉纱蘸去污粉将聚丙烯粘接面擦洗干净,将聚丙烯浸入60-70℃的粗化液中粗化处理1-1.5h,取出用流水冲洗,粗化液的质量份数配比:重铬酸钾7.5-8份;浓硫酸150-160份;蒸馏水12-15份;将聚丙烯浸入敏化液中5-8min,取出后用流水冲洗并于60-70℃下烘干,敏化液按照以下配比:氯化亚锡20-25g;盐酸70-85m1;水1-1.2L;
(3)铁板的表面处理;在铁板正面用φ3钻头等距离钻3个孔,再放入质量分数5-8%的盐酸溶液中浸泡5-8min,取出后用流水冲洗,烘干;
(4)粘接工艺:①将聚氨酯101胶按甲、乙组分质量比100:30调配均匀;②在铁板的被粘面上涂布一层胶液,晾干,因聚丙烯件为槽形,胶液倒入槽内,然后放入铁板粘合,再加入胶液使之与铁板相平,同时向铁板孔内注入胶液,加30-50N力压合;③室温60-80℃下固化20-24h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伯川,未经陆伯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93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