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油蒸气催化氧化脱氧Pt/M-Y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239408.3 申请日: 2019-12-06
公开(公告)号: CN112916038B 公开(公告)日: 2022-03-08
发明(设计)人: 丛昱;许国梁;陈帅;吴春田;唐南方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B01J29/12 分类号: B01J29/12;C10G27/00
代理公司: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代理人: 郑伟健
地址: 116023 辽宁省***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燃油 蒸气 催化 氧化 脱氧 pt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油蒸气催化氧化脱氧Pt/M‑Y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贵金属铂以单原子形式掺杂在Y型分子筛晶体的骨架结构中,具有活性中心分布均匀、制备步骤简单等特点,应用于煤油蒸气催化氧化脱氧反应过程中,具有反应活性高、稳定性好、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等优点。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可控性好、重复性高、步骤简单、易实现。本应用方法可高效地实现油箱顶部空间脱氧惰化,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油箱惰化技术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油蒸气催化氧化脱氧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方法,属于飞机油箱催化惰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飞机燃油箱内液面以上的空间存在高浓度的挥发性 烃类,同时,在燃油消耗过程中,外部的空气进入油箱,形成易燃、 易爆的气体混合物。在油箱遇到弹片击穿、火花、闪电、局部受热等 危险因素时,煤油蒸气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严重威胁飞机安全。机 舱安全研究技术小组对1966年至2009年全世界3726起民机事故统 计结果显示,有370起事故与油箱燃烧爆炸有关。1996年,TWA800 因中央油箱起火,导致飞机爆炸,造成全机230名人员全部丧生, 因此,飞机油箱爆炸隐患带来了惨痛的教训。鉴于此,对油箱顶部空 间进行惰化,将氧含量降至燃烧和爆炸限以下,是保障飞机安全的必 然要求。

油箱惰化技术有多种途径。早期曾采用携带哈龙1301或者液氮 作为惰化气充入油箱的做法,但是哈龙1301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 用,目前已被禁用,而液氮设备质量大、维护成本高,使用极为不便。 后来发展出填充抑爆泡沫、设置抑爆金属隔栅、机载变压吸附或深冷 空分制氮等手段,然而,这些方法存在重量大、成本高等缺点。目前, 使用中空纤维膜在线制取富氮气体的机载制氮惰化技术(On-Board Inert Gas Generator System,OBIGGS)已经基本成熟,具有体积小、 重量轻等优点,成为广泛使用的飞机油箱惰化技术。但该技术仍存在 很多问题,如飞机代偿损失大、分离膜入口需求压力高导致不少机型 无法使用(如直升机)、细小的膜丝通道和渗透孔径逐渐堵塞、气源 中臭氧导致膜性能严重衰减、富氮气体置换油箱时造成大量燃油挥发 性烃类外泄污染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美国怀特-帕特森空军基地、霍尼韦尔公司和 Phyre公司自2006年起联合开发了“绿色惰化技术”(Green On-Board Inert Gas Generation System,GOBIGGS)。该过程是将油箱上部气 相空间的煤油蒸气及补充空气导入一个催化氧化反应器,进行催化氧 化,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水蒸气通过处理装置被分离, 而剩余的二氧化碳、氮气和未完全反应的轻烃等气体被再次送入油箱, 通过循环置换降低氧含量,实现油箱惰化。这种惰化技术具有明显的 优点:体积小、重量轻;无需从发动机引气,代偿损失小;可应用于 无合适气源的场合(如直升机);启动速度快,惰化效率高、置换速 度快;不向外排出煤油蒸气,绿色环保,并且,与氮气置换方式相比 煤油轻组分的损失大大减少。

在绿色惰化技术(GOBIGGS)中,催化氧化反应器中的催化剂是 技术核心之一,关于该技术所使用的催化剂类型和配方,在公开的文 献中还未见报道。浙江大学对类似过程进行过原理探索,在1件专利 (CN201711079914.1)中公开了Pt/M-ZSM-5用作燃油箱惰化催化剂 的应用。其催化剂是用Pt(NH3)4Cl2溶液对介孔ZSM-5分子筛进行浸渍 处理得到的(陈春雨,沸石分子筛负载Pt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 催化消除,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15.)。这种催化剂中铂为纳米级粒 子,其原子利用效率差,且主要目的是消除有机物,具备较强的有机 物吸附转化性能。而油箱惰化过程面向轻烃催化氧化脱氧,目的是最 大限度地脱除氧气,需要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氧吸附转化能力。氧的吸 附活化需要活性金属具备更高的分散度,最好实现单原子分布,这是 通常的浸渍法、沉积沉淀法等催化剂制备方法所不能实现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94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