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的衰退评估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40168.9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7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开让;邵尹池;刘辉;李娜;巩宇;董建明;蔡建明;张宇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392 | 分类号: | G01R31/392;G01R31/396;G01R31/36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天尧;谷敬丽 |
地址: | 10004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梯次 利用 电池 系统 衰退 评估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的衰退评估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线采集电池储能单元的特征参数;将满足预设检测条件的电池储能单元确定为待检测电池储能单元;分析电池模组的外特性参数确定第一电池模组;对电池单体进行内特性分析,确定电池单体的锂离子损失值及活性材料损失值;进而确定电池单体的衰退状态。本发明通过在线采集电池储能单元的特征参数,对待检测电池储能单元进行外特性分析,然后对第一电池模组中的电池单体进行内特性分析,分析储能单元的内外特性,从而最终确定电池单体的衰退状态,能够快速、准确的定位出衰退的储能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梯次利用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的衰退评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当电池剩余容量下降到标称容量的80%以下时,通常认为不再适合在电动汽车上继续使用。随着国家对电动汽车行业的强力推动,从2014年开始我国电动汽车退役电池量以指数级猛增。作为退役电池回收后的主要处理方式之一,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成为各家电池企业竞相布局的业务。预计2020年我国将有19GWh的梯次利用电池市场,2030年可用二次电池量可达到50GWh。
由于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中的电池储能单元来源分散,生产条件和车用阶段损耗不同,非线性叠加后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的内外特性参数及其电池储能单元的衰退规律都较新电池分散性更大且易突变,因此运行缺陷和故障风险高。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的衰退程度,对安全的梯次利用电池至关重要。
目前对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中电池储能单元的衰退状态评估主要为实验室评价和离线测试,多数需要将在运行储能单元停运后对其进行拆解检测,因此对电池储能单元运行关键参数的在线监测不充分,不能够准确掌握反映缺陷故障和健康状态的关键特征变量,不能精确定位衰退的储能单元。另外,离线检测时间长,被测电池储能单元的报废率高,导致不能快速定位出衰退的储能单元。
因此,现有的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的衰退评估方法,存在不能快速、准确的定位出衰退的储能单元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的衰退评估方法,用以快速、准确的定位出衰退的储能单元,该方法包括:
在线采集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的电池储能单元的特征参数;
根据电池储能单元的特征参数,将满足预设检测条件的电池储能单元确定为待检测电池储能单元;
分析待检测电池储能单元中每个电池模组的外特性参数,确定第一电池模组;第一电池模组为符合预设外特性参数条件的电池模组;
对第一电池模组中的每个电池单体进行内特性分析,确定第一电池模组中每个电池单体的锂离子损失值及活性材料损失值;
根据第一电池模组中每个电池单体的锂离子损失值及活性材料损失值,确定第一电池模组中每个电池单体的衰退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的衰退评估装置,用以快速、准确的定位出衰退的储能单元,该装置包括:
参数采集模块,用于在线采集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的电池储能单元的特征参数;
待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电池储能单元的特征参数,将满足预设检测条件的电池储能单元确定为待检测电池储能单元;
外特性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待检测电池储能单元中每个电池模组的外特性参数,确定第一电池模组;第一电池模组为符合预设外特性参数条件的电池模组;
内特性分析模块,用于对第一电池模组中的每个电池单体进行内特性分析,确定第一电池模组中每个电池单体的锂离子损失值及活性材料损失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01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物料特性计量制造混凝土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多键控制发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