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层玻璃钢管道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41127.1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6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袁喜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奥特龙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33 | 分类号: | F16L9/133;F17D5/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鼎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7 | 代理人: | 陈玉琴;杨慧娟 |
地址: | 350606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玻璃钢 管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玻璃钢管道,包括玻璃钢内管道和玻璃钢外管道,玻璃钢内管道同轴套设于玻璃钢外管道内,玻璃钢内管道和玻璃钢外管道间的环形腔内沿轴向设有若干组对中固定架,玻璃钢外管道内壁开设有一环形安置槽,环形安置槽内沿其周向安设有一圈漏液感应线,漏液感应线与一漏液控制器通讯连接。该双层玻璃钢管道,同轴套设的玻璃钢内管道和玻璃钢外管道,大大提高玻璃钢管道的整体强度的同时,还可时时监测玻璃钢内管道内的漏液情况,避免一些污染性、危险性强流体因漏液而引起安全、环境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钢管道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玻璃钢管道。
背景技术
玻璃钢学名为纤维增强塑料,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机械强度高、耐腐蚀、耐热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玻璃钢管道,即一种以玻璃钢材质制成的管状结构,常用于各种流体输送。现有玻璃钢管道,大都为单层,单层的玻璃钢管道在输送一些污染性、危险性强的流体时,一旦发生泄漏,常会引起安全、环境等各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玻璃钢管道。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玻璃钢管道,包括玻璃钢内管道和玻璃钢外管道,玻璃钢内管道同轴套设于玻璃钢外管道内,玻璃钢内管道和玻璃钢外管道间环形腔内沿轴向设有若干组对中固定架,每组对中固定架包括若干块非平板的玻璃钢板,每组对中固定架中的若干块玻璃钢板于玻璃钢内、外管道间的环形腔内辐射状均匀分布,每块玻璃钢板的内侧边缘与玻璃钢内管道外壁顶触,每块玻璃钢板的外侧边缘与玻璃钢外管道内壁顶触,玻璃钢外管道内壁开设有一环形安置槽,环形安置槽内沿其周向安设有一圈漏液感应线,漏液感应线与一漏液控制器通讯连接,工作时,漏液感应线时时感应玻璃钢外管道内的液体信号,并将感应到的玻璃钢外管道内的液体信号传送给漏液控制器,漏液控制器根据漏液感应线传送来的关于玻璃钢外管道内的液体信号,发出警报信号。
进一步地,对中固定架的玻璃钢板为拱形,拱形的玻璃钢板开口朝向玻璃钢内管道。本发明,玻璃钢板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波浪形、拱形等,由于拱形的玻璃钢板更易弯曲、形变,安装时更好安装,所以对中固定架的玻璃钢板为拱形,拱形的玻璃钢板开口朝向玻璃钢内管道较佳。
本发明双层玻璃钢管道,流体由玻璃钢内管道内流通,如果玻璃钢内管道破裂,流体由玻璃钢内管道内渗出到玻璃钢外管道时,漏液感应线感觉到玻璃钢外管道内的该液体信号,漏液控制器发出警报信号。该双层玻璃钢管道,同轴套设的玻璃钢内管道和玻璃钢外管道,大大提高玻璃钢管道的整体强度的同时,还可时时监测玻璃钢内管道内的漏液情况,避免一些污染性、危险性强流体因漏液而引起安全、环境问题,且本发明因是在玻璃钢外管道内壁开设环形安置槽,漏液感应线安装在环形安置槽内、并沿环形安置槽周向绕设一圈,该设置,一方面,环形安置槽的深度使得漏到玻璃钢外管道内液体,最先进入环形安置槽内,即在玻璃钢内管道内漏液的一开始,圈漏液感应线便可及时地感觉到这一情况,漏液控制器发出警报信号;另一方面,环形安置槽内绕设的一圈漏液感应线,使得玻璃钢内管道和玻璃钢外管道构成的玻璃钢管道周向上可任意方位安装使用,玻璃钢内管道内漏出的液体均会流至漏液感应线上,漏液感应线均可感应到玻璃钢内管道内的漏液信号,这大大方便玻璃钢管道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层玻璃钢管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双层玻璃钢管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沿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双层玻璃钢管道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奥特龙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奥特龙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11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