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污染物去除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42127.3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6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房莉;余健;方凤满;苗雨青;林跃胜;张平究;汪青;朱永恒;王森雨;宗爽;王鑫鑫;曹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2 | 分类号: | B09C1/02;B09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范奇 |
地址: | 24100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污染物 去除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土壤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污染物去除处理系统,包括保温房间、处理池和蓄水池,处理池内设置有一个透水顶板,下层为潜水层,潜水层的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处理池的顶部设置有倒“V”形密封盖且其正上方设置有抽气管,另一端通过冷凝管与蓄水池相连,处理池的上层侧壁上设置有出水管,处理池的下层侧壁上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下方设置有回水管,抽气管、出水管和回水管上均分别设置有抽气泵和净化器,进水管上设置有抽气泵,本发明设计主要针对可移动性的污染物尤其是金属元素类污染物的去除,且土壤污染越严重,去除效果越好,可以达到土壤内部污染物的集中处理,污染元素的回收利用,节能减排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污染物去除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农村集约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同时各种能源和资源的肆意使用、工业“三废”的随意排放、城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堆放、交通工具尾气排放及农村的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土壤污染情况的日益恶化以及土壤不可再生的特性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常用处理方法有:
物理修复:包括客土法、换土法、翻耕法、真空吸引法、加热法、电场驱动法、强化破裂、空气喷射、原位玻璃化技术、电动力学技术、气提、异位固化等。其中客土、翻耕及换土法方法简单易行,但不能从根本上去除土壤污染物,而换土法仍涉及进一步处理二次土壤污染的问题,并且土壤是一种资源,大规模的换土和客土需大量的外源土壤,这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他方法,以不同的物理原理,虽能够达到较好的去除土壤污染物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的效果,但总的来说成本还是较高。
化学修复:包括冲洗、氧化还原和可渗透反应墙等方法,可以去除土壤污染物或降低土壤污染的毒害,这类方法修复效果较好,周期短,效率高,但化学修复往往需要加入一些化学药剂,成本相对较高,而且仍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生物修复: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其中植物修复包括植物吸收、植物分泌物降解污染物等,微生物修复主要通过微生物对土壤污染物进行降解,以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该类方法处理效果好,处理费用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但修复速率较慢,达到调控水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因此,上述方法虽然大都已经应用于实践,但仍有许多方法存在设备仪器成本高,效果差,二次污染等问题。但这些方法在处理土壤污染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基于以上背景,有必要设计出的一种有效去除土壤污染物的处理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费用昂贵,除污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污染物去除处理系统,本设计在充分分析已有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提出一种基于盐分表积原理的土壤中可移动性污染物的去除系统。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土壤污染物去除处理系统,包括保温房间、处理池和蓄水池,处理池设置于保温房间内,蓄水池设置于保温房间外,处理池内设置有一个水平的透水顶板将处理池内部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潜水层,透水顶板位于处理池的内侧下半部,潜水层的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处理池的顶部闭合设置有一个倒“V”形密封盖,倒“V”形密封盖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抽气口,抽气口的正上方设置有一个抽气管,抽气管的一端通过一个升降管与抽气口连接,另一端穿过保温房间并通过冷凝管与蓄水池相连,处理池的上层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出水管与冷凝管相连,处理池的下层侧壁上设置有一个进水管与蓄水池相连,出水管位于进水管的上方,冷凝管的底部与进水管的中部连通,进水管的下方设置有一个连通潜水层和蓄水池的回水管,蓄水池、进水管、潜水层和回水管共同构成循环水路,抽气管、出水管和回水管上均分别设置有一个抽气泵和一个净化器,进水管上设置有一个抽气泵。
作为一种土壤污染物去除处理系统的优选方案,保温房间由空心砖砌成,保温房间的外墙包设有隔热保温层,保温房间的顶高与处理池的上沿之间距离为3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21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通隧道的可连续施工移动工作平台
- 下一篇:一种LED灯泡简易安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