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热源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43336.X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3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普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F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李敏 |
地址: | 201715 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源 余热 回收 循环系统 | ||
1.一种多热源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余热源、换热装置、冷介质回收装置、余热交换系统和分水器;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呈筒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内中心轴处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固定芯体,所述固定芯体外侧壁与所述壳体内侧壁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固定芯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分割为多个与余热源进行换热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热源流动室和冷介质流动室,所述热源流动室和所述冷介质流动室在固定芯体圆周方向上相间分布,每个所述热源流动室的热源进口通过热介质管道分别与一个所述余热源相连通,每个所述热源流动室上设置有用于将经过换热降温后的热介质排出的热源出口,每个所述冷介质流动室上开设有用于供冷介质流入的冷介质进口和供换热升温后的冷介质流出的冷介质出口,所述冷介质出口分别通过收集管道与冷介质回收装置相连通,所述冷介质回收装置通过进液管与所述余热交换系统相连通,所述余热交换系统包括加热水箱、进水管、供水管和换热管,所述加热水箱内设置有所述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一端与所述进液管相连通,所述换热管另一端通过出液管与所述分水器一端相连通,所述加热水箱上设置有供外部待加热流体进入的进水管和供经过换热升温后的流体排出以供外部使用的供水管,所述分水器远离所述出液管一端通过多个冷却支管分别与所述换热装置上的冷介质进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热源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流动室位于所述换热单元内部,所述热源流动室与所述固定芯体之间预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热源流动室外侧与其两侧的隔板之间形成冷介质流动室,所述热源进口位于所述热源流动室外侧壁顶部,所述热源出口位于所述热源流动室外侧壁底部,所述冷介质进口位于所述冷介质流动室外侧壁底部,所述冷介质出口位于所述冷介质流动室外侧壁顶部,且所述冷介质出口及冷介质进口处均设置有三通阀门,所述冷介质出口处的三通阀门一侧通过冷介质管道和与其相邻的冷介质流动室上的冷介质进口相连通,相邻的两个冷介质流动室相连通使其整体形成一个冷介质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热源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流动室和所述冷介质流动室内均横向设置多个第一折流板和多个第二折流板,所述第一折流板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侧壁上,所述第一折流板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芯体外侧壁之间预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第二折流板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芯体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折流板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内侧壁之间预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第一折流板和所述第二折流板在竖直方向上相互交错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热源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介质回收装置为集液箱,所述集液箱顶部通过收集管道与所述冷介质出口相连通,所述集液箱一侧通过进液管与所述加热水箱内的换热管相连通,所述集液箱内侧壁上安装有液面传感器,所述集液箱一侧靠近于所述液面传感器处开设有溢流管,所述集液箱下部开设有排污管,所述溢流管和所述排污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热源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支管上均设有流量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热源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液管位于同一侧,所述供水管与所述进液管位于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热源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芯体为石棉绝热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普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普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333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心单元、拉远单元、小站系统及通信方法
- 下一篇: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