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粘土废砂烧砖再利用成型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44490.9 | 申请日: | 2020-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6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张远帮;龙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绿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3/12 | 分类号: | B28B3/12;B28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江楠竹 |
地址: | 23816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土 废砂烧砖 再利用 成型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粘土废砂烧砖再利用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选取模具组件;准备材料;制作第一份粘土混合物;制作第二份粘土混合物:将1/10粘土中加入0.6~0.8份的固体树脂;装模;压制;拆卸第一块三号模框,挤压辊从左至右在二号模框上滚动压实,拆卸第一块二号模框,挤压辊从右至左在一号模框上滚动压实,翻转,重复上述操作;脱模和闷烧。采用两次装模、两次压实的制作工艺,使得粘土和废砂的混合物位于砖块的内部,粘土和固体树脂的混合物位于砖块的上下表面,提高砖块表面的光滑度以及砖块整体的强度,减少砖块内部的气泡,增加紧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土废砂再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粘土废砂烧砖再利用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粘土砖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成。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陆续创制了方形和长形砖,秦汉时期制砖的技术和生产规模、质量和花式品种都有显著发展,世称“秦砖汉瓦”。普通砖的尺寸为240毫米×115毫米×53毫米,粘土砖就地取材,价格便宜,经久耐用,还有防火、隔热、隔声、吸潮等优点,在土木建筑工程中使用广泛。废碎砖块还可作混凝土的集料。为改进普通粘土砖块小、自重大、耗土多的缺点,正向轻质、高强度、空心、大块的方向发展。灰砂砖以适当比例的石灰和石英砂、砂或细砂岩,经磨细、加水拌和、半干法压制成型并经蒸压养护而成。粉煤灰砖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掺入煤矸石粉或粘土等胶结材料,经配料、成型、干燥和焙烧而成,可充分利用工业废渣,节约燃料,其中,利用废砂掺杂在粘土中制作砖坯不仅能够提高砖块的强度,还能节约粘土的用料,将废砂再利用,节约资源,但是采用普通成型方法成型的废砂粘土砖块表面粗糙,致密性差,导致表面抗压强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粘土废砂烧砖再利用成型工艺,采用两次装模、两次压实的制作工艺,使得粘土和废砂的混合物位于砖块的内部,粘土和固体树脂的混合物位于砖块的上下表面,提高砖块表面的光滑度以及砖块整体的强度,减少砖块内部的气泡,增加紧密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粘土废砂烧砖再利用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选取模具组件;模具组件包括一号模框、两块二号模框和两块三号模框,一号模框高度为15~20cm,二号模框高度为1~5cm,三号模框高度为0.1~0.6cm;
步骤S2:准备材料;粘土60~80份、废砂6~8份、固体树脂0.6~0.8份;
步骤S3:制作第一份粘土混合物;选取9/10的粘土,并向其中加入6~8份的废砂,将粘土和废砂均匀混合,混合后加入7%~10%的水,立式搅拌机顺时针搅拌,直至粘土表面呈毛面状;
步骤S4:制作第二份粘土混合物;将剩余的1/10粘土中加入0.6~0.8份的固体树脂,而后加8.5%~10.5%,温度为10~25℃的水,立式搅拌机顺时针搅拌,直至粘土表面呈毛面状;
步骤S5:装模;依次将二号模框、一号模框和另一块二号模框对齐叠放,并向一号模框和二号模框中填充第一份粘土混合物,将三号模框放置在二号模框上端,并在三号模框中填充第二份粘土混合物,翻转后再放置另一块三号模框并再次填充第二份粘土混合物;
步骤S6:压制;拆卸第一块三号模框,挤压辊从左至右在二号模框上滚动压实,拆卸第一块二号模框,挤压辊从右至左在一号模框上滚动压实,翻转,重复上述操作;
步骤S7:脱模;拆卸一号模框进行脱模形成砖坯;
步骤S8:闷烧;将砖坯放置于砖窑中隔绝空气,并以800~1400℃的高温烧制24小时。
进一步地,步骤S2中的粘土事先经过高温蒸煮、干燥、破碎并筛选取用直径小于800μm的粉末颗粒。
进一步地,步骤S2中的废砂事先经过清洗、干燥并筛选取用直径小于2mm的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绿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绿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44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