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铁铸件弧表面裂缝焊补用的氧化层清除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47854.9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6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加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含山县承力铸造厂 |
主分类号: | B24B27/033 | 分类号: | B24B27/033;B24B41/04;B23D7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100 安徽省马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铁 铸件 表面 裂缝 焊补用 氧化 清除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铁铸件弧表面裂缝焊补用的氧化层清除机构,包括打磨轴,打磨轴依次设置锥形尖头、第一轴环、螺旋刀片、螺旋刺辊和磨砂辊,两个轴环支撑第一把手;螺旋刺辊的弧面上螺旋分布有打磨棒,打磨棒远离螺旋刺辊的一端为圆球状,打磨轴穿接在磨砂辊的偏心位置;打磨轴尾端连接有电机,电机与打磨轴的第二轴环固接第二把手。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打磨方法针对铸件弧面时较费时费力且对氧化层处理不尽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线性打磨工具,其将螺旋刀片、螺旋刺辊及磨砂辊形成一条直线,该直线与铸件弧面相切,对铸件冲击力较小,适用于薄壁处或拐角处;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大大提高铸件弧面的打磨效率,节约整个焊补工序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铁铸件弧表面裂缝焊补用的氧化层清除机构。
背景技术
生铁铸件在铸造、加工、运输或使用过程,可能会造成各种表面缺陷,尤其是一些长裂缝或关键部位的裂缝,极易造成铸件失效。
表面焊补是解决这些裂缝缺陷的好办法之一,焊补之前需要清除铸件表面的氧化层或称石墨,否则焊条熔液不粘而导致焊补失败,这种现象在球墨铸件(生铁铸件的一种)的表面焊补尤为明显。
但现有的氧化层清除方式还是采用手工除锈枪打磨或加入化学还原剂辅助打磨方法,在平面上打磨还较省力,在弧面或复杂形状的表面上,这种手工打磨捉襟见肘,不仅较费时费力且对氧化层处理不尽,而且极有可能造成大面积损伤,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生铁铸件弧表面裂缝焊补用的氧化层清除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铁铸件弧表面裂缝焊补用的氧化层清除机构,包括依次设置在打磨轴的螺旋刀片、螺旋刺辊和磨砂辊,打磨轴靠近螺旋刀片位置的一端设有锥形尖头,螺旋刀片上方罩设有第一把手,第一把手为门型杆状结构,第一把手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轴环,两个第一轴环套接在打磨轴上且螺旋刀片位于两个第一轴环之间的位置;
螺旋刀片固定焊接在打磨轴上,螺旋刺辊及磨砂辊均通过平键固定套接在打磨轴上,螺旋刺辊位于第一把手的空间外部,螺旋刺辊的弧面上螺旋分布有打磨棒,打磨棒垂直焊接螺旋刺辊的弧面上,打磨棒具体是硬合金钢材质的实心圆柱体,且打磨棒远离螺旋刺辊的一端为圆球状,打磨轴穿接在磨砂辊的偏心位置;
打磨轴远离锥形尖头的一端连接有电机,电机外壳的上部固接有第二把手,第二把手也为门型杆状结构,第二把手远离电机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轴环,第二轴环套接在打磨轴上;
螺旋刺辊及磨砂辊位于螺旋刀片与第二轴环之间的位置;
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上部杆段均设有指槽。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发明中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可以是平行,也可以是非平行的只要不影响打磨轴的转动即可。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发明还可以采用现有的电锤工具直接夹紧前述的打磨轴,从而避免使用单个电机和第二把手的驱动及扶持结构,进一步精简本发明提出的氧化层清除工具的结构。
优选地,锥形尖头的锥面设有螺纹,锥形尖头可用来攻丝用,在清除氧化层的过程中,可能有几面交界处,即各种拐角处,采用锥形尖头转动攻丝的方式来清除氧化层,促进后续焊液渗入这些拐角处。
优选地,螺旋刀片的刃部具体是高速钢或硬质合金材质,螺旋刀片的刃部宽度为1-1.35mm,通过高硬度螺旋刀片在铸件缺陷处进行螺旋攻丝,形成螺旋式划痕,使铸件缺陷处表面被分隔,便于后续的打磨;再经过螺旋刺辊的打磨棒进行打磨,最好打磨棒的螺旋分布方向与螺旋刀片螺旋方向相反,此时打磨棒对铸件缺陷处的摩擦力最大,将氧化层击打、摩擦及破碎;再经过磨砂辊的打磨,最终完成氧化层的清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含山县承力铸造厂,未经含山县承力铸造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78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