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精胺在制备治疗假体周围骨溶解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0322.0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6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耿德春;郁彬清;柏家祥;葛高然;徐耀增;杨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132 | 分类号: | A61K31/132;A61P1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毅;尹红红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胺 制备 治疗 周围 溶解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胺在制备治疗假体周围骨溶解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假体周围骨溶解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的假体周围骨溶解,同时公开了一种治疗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药物制剂。本发明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精胺能够减少RANKL、p65、TNF‑α和IL‑1β的表达,减轻钛颗粒诱导的骨溶解和骨丢失,证实精胺对于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可作为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药物干预的一种新手段,从而为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新用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精胺在制备治疗假体周围骨溶解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AJR)被认为是治疗各种终末期骨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手术方法。然而,随着人工关节置换病例数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由于关节置换失败而需要翻修的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加。在假体置换15~20年后,10~15%的假体将失效。已有研究表明,假体周围骨溶解(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PPO)引起的无菌性松动是缩短关节假体使用时间的主要原因。PPO是多因素作用的复杂病变,其确切发生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但磨损颗粒引起的生物学反应被认为是PPO的主要原因。人工关节的摩擦导致材料的慢性侵蚀,产生微小的金属或聚乙烯磨损颗粒。这些颗粒聚集在假体周围,引起慢性炎症反应、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增强和成骨细胞性骨形成减少,最终导致PPO的发生和假体的松动。由于假体的磨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抑制炎症性骨溶解已成为假体松动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
精胺(Spermin),分子式为C10H26N4,分子量为202.34,CAS No. 71-44-3,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原核及真核生物组织细胞内的脂肪胺类小分子化合物。它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和细胞内信号,在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方面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近几年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精胺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等作用。有研究证实研究表明精胺在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中对软骨和骨破坏具有抑制作用,同时精胺被证明可以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成熟和分化来防止去卵巢小鼠的骨质流失。尽管精胺对骨代谢的临床益处已在几项研究中报道,但其抗破骨活性的作用模式及与关节置换术后炎症性骨溶解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本发明由此而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究精胺对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治疗作用,为预防和治疗假体周围骨溶解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精胺在制备治疗假体周围骨溶解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假体周围骨溶解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的假体周围骨溶解。
一种治疗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药物制剂,包括治疗有效量的精胺或精胺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辅料,以不和本发明活性成分发生反应或不影响本发明药物的疗效为前提,所述制剂的制备方法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
进一步的,所述的药物制剂适用于胃肠道或非胃肠道给药的药物制剂。
进一步的,所述的药物制剂为冻干剂、针剂、片剂、颗粒剂或胶囊剂。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灌胃给药法来研究精胺能否对磨损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有治疗作用,同时测定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 p65亚基(p65)等指标来研究这种作用与破骨细胞活化的关系,探讨精胺治疗关节置换术后骨溶解的机制及理论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03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