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度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1441.8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6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万夏红;李锐涛;李杰;徐创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5/00;F24F11/62;F24F11/64;F24F11/65;F24F110/10;F24F110/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度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度控制方法,主要流程如下:预先在控制器中设定回风温度值T0、相对湿度值RH0、相对湿度的控制下限值RH1、相对湿度的控制上限值RH2和回风温度下限值T1;控制器根据设定的T0、RH0、RH1和RH2计算回风露点设定值D0、露点的控制下限值D1和露点的控制上限值D2;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实际回风温度值T和实际相对湿度值RH计算实际回风露点D;当D<D1时,工业空调进行加湿;当D1≤D≤D2时,控制器比较RH、RH1和RH2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调整工业空调的工作状态;当D2<D时,工业空调进行制冷除湿;本发明提供的湿度控制方法,以露点控制为主,相对湿度控制为辅,在可满足工业生产的湿度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达到节能省水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湿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将工业空调的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目前工业空调的湿度控制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相对湿度进行控制,一种是基于露点(即绝对湿度)进行控制。
对于基于相对湿度进行控制的控制方法,在干球温度较低而相对湿度高的情况下,工业空调容易进行过度除湿,即在露点已满足生产要求的情况下,仍进行制冷除湿至露点很低,同时需要较大热补偿提升干球温度,若热补偿不够,则容易进入先除湿后加湿再除湿的死循环,不仅浪费电和水,且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难以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而在干球温度较高而相对湿度低的情况下,工业空调容易进入不必要的加湿模式,导致资源的浪费。
对于基于露点控制的控制方法,露点的控制范围需要通过换算来确定,目前的露点控制范围基本是固定的,但也可以根据设定的回风温湿度实现露点控制范围的动态调整,但由于相对湿度的概念较为普及且较多湿度控制要求也是针对相对湿度而言的,因此采用露点控制的控制方法显得不太直观;此外,当出现干球温度较低而相对湿度高的情况,由于露点在控制范围内,工业空调不会对自身工作状态进行调整,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度控制方法,以露点控制为主,相对湿度控制为辅,在可满足工业生产的湿度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达到节能省水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湿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预先在控制器中设定回风温度值T0、相对湿度值RH0、相对湿度的控制下限值RH1、相对湿度的控制上限值RH2和回风温度下限值T1;
S200、控制器根据设定的T0、RH0、RH1和RH2计算回风露点设定值D0、露点的控制下限值D1和露点的控制上限值D2;
S300、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实际回风温度值T和实际相对湿度值RH计算实际回风露点D;
S400、当D<D1时,执行步骤S500,当D1≤D≤D2时,执行步骤S600,当D2<D时,执行步骤S700;
S500、工业空调进入加湿模式,控制器控制工业空调进行加湿;
S600、控制器比较RH、RH1和RH2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调整工业空调的工作状态;
S700、工业空调进入露点除湿模式,控制器控制工业空调进行制冷除湿。
所述的湿度控制方法中,所述步骤S700还包括步骤:
S710、控制器比较实际回风温度值T和回风温度下限值T1的大小,若T<T1,则执行步骤S720;
S720、控制器控制工业空调开启电加热进行温度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14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