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不同角度调节的建筑铝模板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2067.3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2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平;隗忠全;王康;贺志新;花河雨;刘晓野;杨媛秀;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9/06 | 分类号: | E04G9/06;E04G17/00 |
代理公司: | 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 代理人: | 严崇姚 |
地址: | 44100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同 角度 调节 建筑 模板 | ||
本发明的名称为一种可不同角度调节的建筑铝模板。属于建筑混凝土施工模板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采用木模板背面进行木楞结合短木方或钢管斜撑的坡度板支模存在校正难度很大、模板加固不稳定和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铝模板板面及模板支架;所述模板支架的顶端与铝模板板面铰接;所述模板支架上设有高度调节机构。本发明具有整体构造简单、模板体系各节点拼接稳固、能够精准调校模板坡度和能大大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特点,主要用于高层建筑中坡度梁和坡度板以及其他相关的建筑坡度构件的建筑施工支撑模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混凝土施工模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不同角度调节的建筑铝模板。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建筑耗材以及建筑本身美感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对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领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高层建筑中坡度梁和坡度板以及其他相关的建筑坡度构件的出现,对模板的结构选型和加固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后期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常用的方法中,一般采用木模板背面进行木楞结合短木方或钢管斜撑的方法进行坡度板的支模。这样模板在最终校正中难度很大,并且这样模板和混凝土构件浇筑过程中会产生对模板垂直方向模板支架系统产生一个水平剪力,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模板加固不稳定甚至造成支撑体系整体失稳的问题,进而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甚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对目前建筑中带有的坡度构件混凝土模板工程体系存在的不足和弊端,设计出一种可不同角度调节建筑铝模板,既能满足对建筑中带有的坡度构件支模过程精准的调节及校正,整个模板工程系统受力合理,省时方便;又能满足模板加固体系牢固的可靠度,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不同角度调节的建筑铝模板,包括铝模板板面及模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支架的顶端与铝模板板面铰接;所述模板支架上设有高度调节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模板支架包括四个带圆形头螺丝杆及活动铰支座、两个平行对称分布的模板支架方形钢管及连接在其之间的短方形钢管;所述活动铰支座分别固定在铝模板板面的背面四边角处,四个带圆形头螺丝杆分别嵌入铰接在对应的活动铰支座内;所述模板支架方形钢管上设有与带圆形头螺丝杆配合的圆形螺栓孔,套装在带圆形头螺丝杆上。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带圆形头螺丝杆的螺丝杆及位于螺丝杆上的固定垫片和螺母;所述模板支架方形钢管通过上、下端的固定垫片及螺母固定在带圆形头螺丝杆上。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短方形钢管在两模板支架方形钢管之间呈三角形分布。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模板支架方形钢管和短方形钢管沿纵向轴线方向设有均匀分布的圆形螺栓孔。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模板支架方形钢管与短方形钢管在之间通过焊接形成模板支架。
本发明与现有模板支架体系相比有以下优点:所述的模板体系各节点拼接稳固,连接螺杆始终垂直于支架体系,整个体系受力分布均匀,不会出现局部失稳的情况;整套模板体系可单独拆分为两个单独独立的部分,便于拆卸安装,省时方便;同时能够精准的对模板坡度进行调校,整体平整度好,拼缝严密,加固稳定,不易出现跑模漏浆现象,大大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上部分铝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带圆形头螺丝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模板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固定螺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固定垫片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20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