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邻氨基苯乙酮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2092.1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8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周禾;方靖;舒恺;宋兴昌;张力;余增辉;吴晓东;刘郝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杰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21/00 | 分类号: | C07C221/00;C07C225/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华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8 | 代理人: | 言丽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高新区新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 苯乙酮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邻氨基苯乙酮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邻硝基乙苯、氧化剂、助催化剂以及有机溶剂混合,然后将混合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进行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经降温、猝灭、萃取后,得到邻硝基苯乙酮;(2)将上述得到的邻硝基苯乙酮中加入极性溶剂和金属催化剂,经氢化还原反应后得到邻氨基苯乙酮粗品,将邻氨基苯乙酮粗品经过滤、精馏后,即得邻氨基苯乙酮精品。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料价格低且易得,步骤简单易操作。依据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邻氨基苯乙酮纯度高、收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中间体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邻氨基苯乙酮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邻氨基苯乙酮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在农药及医药的中间体的合成,是抗感染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原料,喹诺酮类化合物是现今药物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目前市场上工业化供应的邻氨基苯乙酮主要来源是由邻硝基苯乙酮氢化而成,而邻硝基苯乙酮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用作感光树脂的增感剂,在化工行业中应用广泛。市场上邻硝基苯乙酮的主要来源是对硝基苯乙酮的工业副产,随着对硝基苯乙酮下游产品的需求骤减,开工不足,导致邻硝基苯乙酮的供应量越来越少,但是邻硝基苯乙酮市场需求依然强劲。
现有技术中公开的邻氨基苯乙酮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文献(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14,vol.85,p.107-118)中公开了以苯胺为原料,经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制得。该方法主要问题是后续处理困难,三废严重,大量铝盐废液较难处理。
(2)文献(Chemical Communications,2008,#46,p.6200-6202)中公开了以邻卤代苯乙酮为原料,卤素被氨基取代制得。该方法主要是原料来源受限且价格高昂,需要液氨进行高压反应,设备要求较高,工业放大危险性较大。
(3)文献(Photochemical and Photobiological Sciences,2016,vol.15,#1,p.105-116)中公开了以N-乙酰苯胺为原料,在三氯化铝催化下发生分子内重排制得邻氨基苯乙酮。该方法同样三废严重,而且副产物对位异构体含量较大,精制提纯困难。
(4)文献(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13,56(16),6434-6456)中公开了以靛红酸酐为原料,经韦伯酰胺反应和取代反应制得邻氨基苯乙酮。该方法步骤复杂,收率低。
(5)又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774925A)中公开了一种空气氧化邻硝基乙苯制备邻硝基苯乙酮的方法,该方法是以邻硝基乙苯为原料,在常压、无溶剂下,选用1~30ppm单核金属卟啉和μ-氧-双核金属卟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合作为催化剂,以10~60mL/min流速通入氧气,在150~200℃引发反应,然后在80~130℃反应10~18h,得到邻硝基苯乙酮。该方法主要是借鉴了对硝基苯乙酮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但是经过多家工厂的实际生产验证,用邻硝基乙苯做空气氧化并不成功,存在着收率较低,体系较杂,分离困难,成本高昂的问题。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邻氨基苯乙酮在制备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设计一条通用的邻氨基苯乙酮类化合物合成路线显得十分有必要。为了解决邻氨基苯乙酮在制备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方法又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杰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杰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20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