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磨削抛光叶片进排气边的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2624.1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2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荆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亮 |
主分类号: | B24B21/16 | 分类号: | B24B21/16;B24B21/18;B24B21/20;B24B55/00;B24B41/02;B24B47/20 |
代理公司: | 34158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跃 |
地址: | 065900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削抛光 浮动 浮动臂 直线轴承 气缸 磨削抛光机 直线轴承套 进排气边 接触体 面域 砂带驱动电机 凸轮轴驱动 圆滑 浮动机架 活动安装 机架基座 圆弧段 铰链 叶片 电机 衔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磨削抛光叶片进排气边的设备,包括机架、砂带驱动电机、机架基座以及浮动磨削抛光总成,所述浮动磨削抛光总成包括:浮动机架、机架浮动比例气缸、下浮动臂浮动比例气缸、下浮动磨削抛光接触体、下浮动臂、浮动臂铰链、上浮动磨削抛光接触体、上浮动臂、上浮动臂浮动比例气缸、凸轮轴驱动电机、磨削抛光机架、直线轴承杆、直线轴承套,所述磨削抛光机架与直线轴承杆固定连接,直线轴承杆活动安装于直线轴承套内。本发明磨削抛光性能稳定,进排气边的各部分圆弧段磨削抛光均匀,性能稳定可靠;磨削抛光效率和精度高,没有面域与面域间衔接痕迹、过度圆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叶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磨削抛光叶片进排气边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叶片(如燃气轮机、汽轮机、风机、能源风电等设备叶片)行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最后一道加工工序是叶片磨削抛光,国内绝大多数是在人工磨削抛光、国际上部分的叶片企业采用了自动化磨削抛光。市场上能够对进排气边,高效率、且质量稳定可靠磨削抛光的设备及工艺很少。
行业内针对于叶片的进排气边的磨削抛光主要有手工打磨、机器人或五轴等的自动化打磨两种加工方式。
叶片对进出气边的每个截面的轮廓精度要求非常高,如航空发动机成品叶片各截面的精度基本要求上在±0.02~±0.05mm之间,由于汽轮机、燃气轮机等行业的不同,上道工序留的磨削余量不同。如叶片的进出气边上道工序,用球头铣刀铣削后,出现的刀具轨迹间的波峰波谷,但加工到误差精度范围内了,根据工艺要求,需要打磨到要求的粗糙度。
对磨削抛光工序的要求较高,人工磨削抛光,操作工在旋转的抛光磨料上打磨,或手持砂带纸对进出气边进行打磨。全靠打磨工个人的经验进行打磨,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工作时的状态不同,不足之处就是,在实际生产中轻微的动作的疏忽都有可能打磨超差,对于进出气边精度的保持上,一致性较差,效率不高。
自动化设备打磨进出气边,大多采用在悬空砂带及硬度较大的磨削轮打磨,用圆弧分度的轨迹去逼近圆弧。由于叶身上中下部的进出气边厚度不同,对设备的编程较为复杂。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就是,进出气边打磨程序调试时间较长;同时也存在进出气边的弧面上某部分多磨了产生精度上的损伤,而出现超差现象。
再有如公告号为CN 202219460U的一种用于抛光叶片进排气边的抛光轮,用非磨面两片圆形砂带纸粘接,用杆型工具串起来,端部固定,可安装在各种动力头上,对叶片的进出气边进行夹持磨削抛光。该磨削轮优点是结构简单,易操作。同时也有一些不足,打磨抛光过程中进出气边的顶部磨削去除量与非顶部弧面差异性较大,特别是叶片进出气边较厚时这个问题越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削抛光叶片进排气边的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磨削抛光叶片进排气边的设备,包括机架、砂带驱动电机、机架基座以及浮动磨削抛光总成,所述浮动磨削抛光总成包括:浮动机架、机架浮动比例气缸、下浮动臂浮动比例气缸、下浮动磨削抛光接触体、下浮动臂、浮动臂铰链、上浮动磨削抛光接触体、上浮动臂、上浮动臂浮动比例气缸、凸轮轴驱动电机、磨削抛光机架、直线轴承杆、直线轴承套,所述机架浮动比例气缸固定安装于浮动机架上,且其气缸杆端头与机架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浮动机架滑动安装在机架基座上,所述磨削抛光机架与直线轴承杆固定连接,直线轴承杆活动安装于直线轴承套内,所述凸轮轴驱动电机安装于浮动机架上,凸轮轴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至凸轮轴,并在磨削抛光机架上设置与凸轮轴配合的凸轮槽;
所述上浮动臂和下浮动臂均与磨削抛光机架转动连接,磨削抛光机架上位于分别位于上浮动臂和下浮动臂的上下方安装有上浮动臂浮动比例气缸和下浮动臂浮动比例气缸;所述上浮动臂和下浮动臂端部均分别安装上浮动磨削抛光接触体和下浮动磨削抛光接触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亮,未经荆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26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