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持观测仪目视系统防漏光的可调式微动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52667.X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1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马萄;耿亚光;杜钢梁;曹雪娇;薛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16 | 分类号: | H01H13/16;H01H1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梁倩;廖辉 |
地址: | 056002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观测 目视 系统 漏光 调式 微动 开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观测仪目视系统防漏光的可调式微动开关,包括:微动开关、支座、弹性支撑座及开关安装座;支座固定在手持观测仪上,并位于手持观测仪的左眼观察目镜和右眼观察目镜之间;开关安装座一端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支座内,另一端伸出支座;开关安装座位于支座内部分的中部设有与手持观测仪的OLED屏幕线路连接的两个触点;所述微动开关的一端固定在开关安装座内,并与开关安装座内的两个触点相对,微动开关的另一端伸出于开关安装座;所述弹性支撑座套装在微动开关伸出开关安装座端的外部;本发明既解放眼睛压紧眼罩带来的不适,又不会被微光器件感应到亮光,真正的实现防漏光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目视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观测仪目视系统防漏光的可调式微动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多功能夜视手持观测仪多采用OLED显示屏,通过目镜放大后以便人眼进行观察图像。目前该目视显示技术的缺陷是,当人眼离开目镜观察时OLED屏会通过观察口发出亮光,使操作者非常容易暴露目标。基于上述缺陷,当前主要的目视系统防漏光方法有两种,第一是通过防漏光眼罩,通过是否关闭通光口来实现防漏光的目的,这种方法的缺陷是在操作手观察时,眼睛一要压紧眼罩,而要进行观察,眼睛很不舒服;第二种方法是通过近红外接近开关,通过感应人与观测仪目视系统的距离来实现OLED屏幕的开启或关闭,这种方法虽然解放了眼睛的压力,实现了OLED防漏光的目的,但其缺陷是该接近开关使用近红外器件感应距离,虽然肉眼无法看到,但是一些微光观测仪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有亮光,实际上无法满足隐蔽性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持观测仪目视系统防漏光的可调式微动开关,既解放眼睛压紧眼罩带来的不适,又不会被微光器件感应到亮光,真正的实现防漏光的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手持观测仪目视系统防漏光的可调式微动开关,包括:微动开关、支座、弹性支撑座及开关安装座;
所述支座固定在手持观测仪上,并位于手持观测仪的左眼观察目镜和右眼观察目镜之间;所述支座为加工有内螺纹的中空结构;
所述开关安装座为加工有外螺纹的中空结构,开关安装座一端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支座内,另一端伸出支座,通过调节开关安装座与支座的螺纹配合的轴向长度,来调节所述可调式微动开关的长度;开关安装座位于支座内部分的中部设有与手持观测仪的OLED屏幕线路连接的两个触点,当两个触点接通时,OLED屏幕线路导通,OLED屏幕开启;当两个触点未接通时,OLED屏幕线路断开,OLED屏幕关闭;
所述微动开关的一端固定在开关安装座内,并与开关安装座内的两个触点相对,微动开关的另一端伸出于开关安装座;
所述弹性支撑座套装在微动开关伸出开关安装座端的外部;其一端固定在开关安装座伸出支座端的端部,另一端固定在微动开关伸出开关安装座端的端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橡胶帽;
所述橡胶帽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套,且其封闭端为向外突出的球面;橡胶帽的开口端固定在开关安装座伸出支座端的外圆周面上,并位于弹性支撑座外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安装在开关安装座与支座之间的接触面。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安装座的外螺纹为多头螺纹。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鼻梁和额头的中间部位来触动可调式微动开关,进而控制目镜系统中OLED显示屏开启或关闭,从而解放眼睛的压力;且本发明的可调式微动开关是一种机械开关,不存在被微光器件观察到的可能,可以实现防漏光以及隐蔽性的要求;另外,本发明的开关可以调节高度,每个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可满足每一个人对舒适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组成图;
图2为本发明在手持观测仪上的安装位置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26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纳米管纤维柔性电缆
- 下一篇:一种适应多工艺的中厚板中间冷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