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带及智能手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3453.4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7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遆剑;程天宇;袁胜蓝;伍国军;丁健;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C5/10 | 分类号: | A44C5/10;A44C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朱琳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带 智能 手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表带及智能手表,其中的表带包括连接部、主体以及固定部,连接部形成有凹槽;主体具有连接端,连接端伸入凹槽内;固定部连接于主体的连接端,且固定部固定于连接部以将主体的连接端限位于凹槽内。该表带通过固定部实现主体与连接部的连接,固定部与连接部之间采用固定连接方式,提高了表带的连接可靠性,而主体的连接端被隐藏于连接部的凹槽内,整个表带的外观较为精美,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表带及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且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有的智能手表不但具有多种运动模式,还具备全天候心率检测、全方位运动数据跟踪以及睡眠检测、信息提醒和金融支付等附加功能。因此,智能手表在使用场景也对应地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挑战性。随之变化的,就是用户对智能手表的佩戴舒适性的要求逐渐提高。
常用的智能手表的表带有编织表带、硅胶表带和金属表带,与金属表带相比,其中的编织表带、皮质表带、硅胶表带具有柔软度高、外观多样化等优点,无疑更贴合消费者对佩戴舒适性以及个性化的需求。
以编织表带为例,如图1所示,单层结构的主体10与连接部20之间一般采用小型生耳30连接,小型生耳30穿设在主体10的连接孔101内,然后将小型生耳30卡接于连接部20的沟槽201内,这种结构中小型生耳30在连接部20的沟槽201中可以移动,同时小型生耳30也可相对主体10活动,整个表带的连接结构不够牢靠。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表带及智能手表,以更为牢靠的连接结构实现主体与连接部的连接,且具有结构简单、外观精美的优点。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表带,可以应用于智能手表,当然也可以用作普通手表。具体地,这种表带包括有连接部、主体以及用于连接连接部和主体的固定部,此处的主体可以是编织带,也可以是皮带或者其他材质较为柔软的主体。此处的连接部主要是指用于连接主体连接端的结构,连接部形成有凹槽,用于配合主体。对应地,主体具有连接端,主体通过固定部与连接部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为,固定部连接于主体的连接端,同时,固定部固定于连接部以将主体的连接端固定于凹槽内。这种表带通过固定部实现主体与连接部的连接,固定部与连接部之间采用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提高表带的连接可靠性,而主体的连接端被隐藏于连接部的凹槽内,整个表带的外观较为精美,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关于固定部与连接部具体的固定方式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也就对应了不同结构的固定部的结构。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固定部包括有夹持件和连接件,夹持件可以通过胶粘或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于连接部的凹槽内,连接件则用于连接主体。其中,夹持件包括有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相对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用于匹配主体的U型槽。在使用中,主体的连接端置于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之间的U型槽内,连接件作为夹持件与主体之间的固定体将主体的连接端固定于U型槽内。此处,连接件被限定为不凸出于夹持件,使得在外观上,连接件被夹持件的外表面所“掩盖”或“隐藏”,有益于表带更加美观。
在上述方式中,连接件可以为夹齿,具体可以包括形成于第一夹持片朝向第二夹持片的第一夹齿以及形成于第二夹持片朝向第一夹持片的第二夹齿,当主体的连接端置于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之间的U型槽内,第一夹齿沿第一夹持片指向第二夹持片的方向插入主体的连接端,第二夹齿沿第二夹持片指向第一夹持片的方向插入主体的连接端,从而,第一夹齿和第二夹齿将主体的连接端固定于U型槽内,实现连接部与主体的连接固定。
在上述方式中,连接件还可以为连接栓,对应地,在主体的连接端形成有供连接栓穿过的通孔,在使用中,穿过主体连接端的连接栓的两端固定于夹持件的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实现连接部与主体的连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34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带复合抛物面集光能力的荧光体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脑内窥镜手术辅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