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寡养单胞菌的固定化方法及其制备的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53930.7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1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玲;高红杰;徐瑶瑶;王冠颖;宋晨;宋楠楠;吕纯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1/14 | 分类号: | C12N11/14;C12N1/20;C02F3/34;C12R1/01;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尹吉伟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寡养单胞菌 固定 方法 及其 制备 组合 | ||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领域,涉及一株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sp3的固定化方法及制备的组合物,所述固定化方法包括,将寡养单胞菌sp3接入液体培养基中,在28~32℃下,以130~150r/min的转速进行吸附固定,固定化初始pH值为7.0‑9.0,吸附时间为37.5~40h,以200mL液体培养基计,菌体接种量为5.0%~10.0%,载体添加量为0.5~2.0g;其中,所述寡养单胞菌sp3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394。利用本发明的固定化方法,能够高效固定寡养单胞菌sp3,固定化的菌剂能够明显提高寡养单胞菌氧化黑臭水体中的S2‑。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领域,涉及寡养单胞菌的固定。
背景技术
水体黑臭现象成因复杂,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诸多过程,影响因素较多。已有研究表明,上覆水中的S2-是导致水体变黑的关键因素。它与水体中 Fe2+、Mn2+、Cu2+等金属离子结合,累积生成金属硫化物,从而引起水体变黑。因此,将黑臭水体中的S2-氧化为价态稳定的SO42-可避免水体变黑现象的产生。 S2-的氧化过程在自然环境下非常缓慢,主要依靠天然水体中的土著硫氧化菌 (SOB)完成,这使得外源输入的S2-在黑臭水体中进一步富集,导致水质出现恶化。S2-等黑臭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方法主要包括曝气复氧、底泥疏浚、强化混凝和微生物法等。其中,微生物法具有针对性强、对环境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已被成功应用于中小河道的治理中。目前,针对黑臭水体治理,微生物菌剂的开发已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乳酸菌 (Lactobacillus)、芽孢杆菌(Bacillus)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等。但是,这些微生物菌剂以非硫氧化菌为主,且集中于菌剂对水体中COD、NH3-N和TP 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鲜少涉及对黑臭水体中致黑关键污染物S2-的去除影响研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人以无机硫(S2)-为目标污染物,筛选出一株能够高效氧化S2-的土著硫氧化菌,有利于黑臭水体水质的净化。同时,为了保证所述菌的效果,发明人进一步摸索出该菌的固定化方法。
在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株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sp3,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394。
在第二个方面,提供本发明的寡养单胞菌sp3的固定化方法,包括:
将寡养单胞菌sp3接入液体培养基中,在28~32℃下,以130~150r/min的转速进行吸附固定,固定化初始pH值为7.0-9.0,吸附时间为37.5~40h,以200ml 液体培养基计,菌体接种量为5.0%~10.0%,载体添加量为0.5~2.0g,优选 1.0~1.5g。
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在30℃下,以140r/min的转速进行吸附固定,固定化初始pH为8.0~8.1,吸附时间为37.4~37.5h,以200ml液体培养基计,菌体接种量为5.0%~6.0%以及载体添加量为0.98g~1.0g;优选地,所述载体为沸石;更优选为人造沸石颗粒。
最优选地,固定化初始pH值为8.1,吸附时间为37.4h,菌体接种量为 6.0%,以及人造沸石颗粒0.98g。
所述人造沸石颗粒可以是商购人造沸石颗粒。
优选地,所述固定化方法的多元回归方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39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