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黄变的麻绳原料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4471.4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3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袁银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银莲 |
主分类号: | D06M10/08 | 分类号: | D06M10/08;D06M11/76;D06M13/152;D06M13/207;D06M15/31;D06M15/61;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付涛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黄变 麻绳 原料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麻绳原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黄变的麻绳原料的加工方法,麻绳为由若干剑麻线体捻合成的剑麻绳体,剑麻绳体由漂白色剑麻丝捻合而成,剑麻线体在编制前进行防黄变处理,包括冷冻处理、在冲击波条件下酸性处理,复合处理料浸渍等步骤。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改变剑麻绳体表面物理性能,然后利用复合处理料能在剑麻表面形成薄膜,其中聚苯胺通过与碳酸钾、聚丙烯腈等相结合,使其大分子链排列有序,减少氧化作用的产生,同时对紫外线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改变剑麻表面性能,使其在光照下防黄变,实现耐光性,能够保证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日照变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麻绳原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黄变的麻绳原料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剑麻因其纤维质地坚韧,用于耐磨、耐腐蚀、耐盐碱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现有技术通常将剑麻叶生产成为剑麻捻线、剑麻绳、剑麻布等粗加工制品,剑麻色泽洁白、质地坚韧、富有弹性、拉力强、耐摩擦,属于硬质纤维,具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多种复杂的组分,其中纤维素被大量的半纤维素、木质素紧密的包围和粘结,导致纤维的刚性较大、细度较粗、染色性能差,在紫外线比较强的地方易变色泛黄,在干燥或潮湿的地方容易收缩或膨胀,在水中的强度比干强增大10-15%,随着剑麻制成的麻绳由于色泽好、耐用性强,在日常应用中逐渐推广,部分麻绳制品会长时间受阳光照射,容易出现泛黄的情况,影响剑麻的外观,但是现有技术中还没有针对防止剑麻制造的麻绳变色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存在的麻绳原料剑麻在阳光照射情况下易黄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黄变的麻绳原料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黄变的麻绳原料的加工方法,麻绳为由若干剑麻线体捻合成的剑麻绳体,剑麻绳体由漂白色剑麻丝捻合而成,剑麻线体在编制前进行防黄变处理,所述防黄变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将剑麻线体置于在-5℃的条件下冷冻处理10-15分钟,处理完成后风冷解冻,得到冷冻剑麻线体;
(2)在室温条件下将冷冻剑麻线体浸泡在氢离子浓度为0.2-0.4mol/L的乙酸溶液中,浸泡过程中利用波长为40-80mm的冲击波进行处理,处理频率为25-33kHz,处理时间为3-5分钟,完成后离心脱水处理,得到酸处理后的剑麻线体;
(3)将酸处理后的剑麻线体浸渍到复合处理料中30分钟,浸渍时真空度为0.08-0.1MPa,然后在70-80℃的条件下风干即得;
所述复合处理料的制备方法为,所涉及原料按重量份计,在氩气保护条件下,以50份二甲苯作为溶剂,加热至120-130℃后,加入22-26份聚苯胺、6-10份聚丙烯腈、2-3份过氧化苯甲酰、1.5-2.2份2-羟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4.2-4.8份羟基羧酸、0.3-0.6份油酰氨基酸钠、2.6-3.2份碳酸钾,搅拌均匀后反应6-10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乙醇得到沉淀物料,将所得沉淀物料用100份含悬浮剂的稀释剂中搅拌至均匀即得。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剑麻丝的含水率为20-30%,长度≥130mm,纤维强力≥255MPa,回潮率为13.5%,含杂率不大于1%。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冻剑麻线体的重量与乙酸溶液的重量比为1:6-8。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2)中离心脱水处理条件为离心转速3000-4000转/分钟,离心时间为25-35分钟。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羟基羧酸为羟基乙酸、2-羟基丙酸、2-羟基-1,2,3-己三酸、邻羟基苯甲酸、2,3-二羟基丁二酸中的一种。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稀释剂中悬浮剂为硼砂,硼砂的用量为悬浮剂的0.5-4.5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银莲,未经袁银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44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