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导体空气制水制冰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4938.5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9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娜;陈孝欣;王园艺;陆维贤;陈子豪;陈其文;程路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25B21/02 | 分类号: | F25B21/02;F25B49/00;F25C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千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53 | 代理人: | 吴红斐;吴小丽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 空气 制冰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空气制水制冰机,包括基于空气制取水的制水部和基于所述制水部制取的水制冰的制冰部;所述的制水部包括风管,所述的风管内沿风管入口至风管出口的空气流动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一风扇、第一电动阀门、第一加热装置、可吸水和脱水的吸附装置、第二电动阀门和散热装置,所述风管上在所述的散热装置处开设有第一风管开口,且所述的第一风管开口与蓄水箱的入水口相连通。所述的制冰部包括制冰室,所述的制冰室内自上而下设有制冰模具和第二半导体制冷模块,所述制冰模具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冷端相接触,所述的制冰室设有制冰室入水口,所述的制冰模具与所述的蓄水箱通过所述的制冰室入水口相连通。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空气制水制冰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商业发展,人们对冰的需求越来越大;空气制水具有加工环境友好、开发潜力巨大、取水方便、避免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等诸多优点,若能将空气制水技术与现有的制冰技术相结合,不仅能提供新的制冰途径,还能实现偏远地区、沙漠地区的制水、制冰便捷化。
传统的冷却结露式制水系统采用压缩机制冷方式获取,机组体型庞大,耗费大量高品位电能,且不能直接制取冰块。
所以,现有技术中冷却结露式制水系统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体型庞大、耗能高且不能直接制冰。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半导体空气制水制冰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结露式制水系统存在的体型庞大、耗能高且不能直接制冰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空气制水制冰机,所述的制水制冰机包括基于空气制取水的制水部和基于所述制水部制取的水制冰的制冰部;
所述的制水部包括风管,所述的风管内沿风管入口至风管出口的空气流动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一风扇、第一电动阀门、第一加热装置、可吸水和脱水的吸附装置、第二电动阀门和散热装置,所述风管上在所述的散热装置处开设有第一风管开口,且所述的第一风管开口与蓄水箱的入水口相连通;
所述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肋片和第一半导体制冷模块,所述的散热肋片布设在所述的风管内,所述的第一半导体制冷模块贴合所述风管的内表面并完全覆盖所述风管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冷端与所述的散热肋片接触,所述的第一半导体制冷模块的热端朝向所述的风管外,且所述的风管上对应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模块的热端处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口;
所述的制冰部包括制冰室,所述的制冰室内自上而下设有制冰模具和第二半导体制冷模块,所述制冰模具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冷端相接触,所述的制冰室设有制冰室入水口,所述的制冰模具与所述的蓄水箱通过所述的制冰室入水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制水制冰机还包括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的第二加热装置包括可吸收太阳能的太阳能集热管,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管是包括内管和外管的双层管,所述的内管和所述的外管之间具有环形的真空间隙,所述的内管的外表面涂覆有可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涂层,所述的内管内有空气;所述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风管的第二风管开口连通,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开设在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的上方,且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四电动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的制水制冰机还包括第三加热装置,所述的第三加热装置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的第二连接管的进口端与所述风管的通风口连通,所述的第二连接管的出口端与所述风管的第三风管开口连通,所述的第三风管开口开设在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和所述吸附装置之间的风管上,且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五电动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风口处设有第二风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工程学院,未经宁波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49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