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光线复合膜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55534.8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2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旻澍;林文倩;陈言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C09J7/25;G02B1/18;G02B1/14;G02B5/20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郭金华 |
地址: | 361024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光线 复合 | ||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膜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光线复合膜,其中复合膜从上到下为四层结构,依次为:第一包覆层、防护基层、滤光基层和第二包覆层;防护基层背向滤光基层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覆盖涂层;滤光基层与第二包覆层内侧之间还设置有不干胶层,不干胶层用于将防护基层和滤光基层贴合在需要覆盖的屏幕表面;本发明所制备得到复合膜不易导致屏幕的上附着污渍,且膜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酸碱性和透光效果,通过其基层结构中添加有的分散稀土氧化物颗粒和铷,使得滤光层结构能够有效过滤大部分屏幕发射出的紫外线和蓝光,从而降低蓝光对眼睛的刺激和长期面对屏幕的疲劳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膜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光线复合膜。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然而各种电子设备的屏幕在使用时会有一定的辐射,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和损害。电子设备的液晶显示屏具有耗电量低、体积小、辐射低等优点,被应用于电视机及计算机的屏幕显示。目前的液晶显示屏大部分都采用LED背光源,由于LED背光需要白光的效果,所以一般采用蓝光激发荧光粉产生的黄光与蓝光混合可以得到白光,然后经过彩色滤光片得到三原色的光。
其中蓝色滤光片能够对蓝光的部分进行过滤,但是不能够对高能短波蓝光进行很好的过滤,从而会形成高能短波对人眼造成伤害,特别是长时间的使用。这些高能短波蓝光是指波长在400-500纳米的光线可以穿透眼睛的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萎缩甚至死亡,从而对眼底视网膜造成伤害,会激发褐色色素,让皮肤产生黄斑、雀斑,会加深眼睛近视程度,产生视觉疲劳感,同时也不利于正常睡眠,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在显示器屏幕上贴附上一层有助于减少蓝光的透光贴膜。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光线复合膜,本发明所制备得到复合膜不易导致屏幕的上附着污渍,且膜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酸碱性和透光效果,通过其基层结构中添加有的分散稀土氧化物颗粒和铷,使得滤光层结构能够有效过滤大部分屏幕发射出的紫外线和蓝光,从而降低蓝光对眼睛的刺激和长期面对屏幕的疲劳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柔性光线复合膜,其中所述复合膜从上到下为四层结构,依次为:第一包覆层、防护基层、滤光基层和第二包覆层;所述防护基层背向所述滤光基层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覆盖涂层;所述滤光基层与所述第二包覆层内侧之间还设置有不干胶层,所述不干胶层用于将防护基层和滤光基层贴合在需要覆盖的屏幕表面。在该柔性光线复合膜贴附使用的过程时,首先撕去内侧的第二包覆层,将复合膜结构滤光基层的表面贴附在屏幕的表面上后,再撕去外侧的第一包覆层即可用于显示器屏幕的保护和对蓝光的过滤。
具体的,其中所述防护基层为掺入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和纳米二氧化锆颗粒的PET复合材料层,其中纳米二氧化钛和二氧化锆的添加量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原料质量比的4~6%,且二氧化钛和二氧化锆添加的质量比为1:1。
优选的,所述滤光基层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稀土氧化物8~15份、铷6~12份、环氧树脂颗粒35~45份、交联剂2~7份、抑制剂4~6份、消泡剂3~5份。
优选的,其中滤光基层的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稀土氧化物和铷一同放入球磨机中在700~1200r/min下进行研磨,再将研磨后的粉末倒入二甲苯溶液中,并用采用15~20kHz的超声波令颗粒物均匀分散在二甲苯溶液中;
S2:将环氧树脂颗粒加热至150~160℃的熔融态后,加入二甲苯混合溶液和交联剂搅拌40~60min,再加入抑制剂和消泡剂并升温至180~190℃进行二次搅拌混合;
S3:将S2中得到的混合物加入到热压机中进行热压处理,冷却并挤出后即得到滤光基层膜。
优选的,所述稀土氧化物为氧化锡、氧化锌和氧化钕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55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态排渣煤粉炉
- 下一篇:一种瓷器生产用泥釉料混合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