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氯苯肼硫酸盐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5606.9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9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孝举;孔勇;葛桂冬;谢邦伟;段宁涛;沈阳旭;赵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优嘉植物保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41/02 | 分类号: | C07C241/02;C07C24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吴茜 |
地址: | 22640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苯 硫酸盐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氯苯肼硫酸盐的制备方法,以对氯苯胺为原料,经过重氮化,还原、酸解和结晶离心后,得到对氯苯肼硫酸盐;本发明重氮化采用硫酸盐与苯胺反应,低温下再与亚硝基硫酸反应生成重氮液;得到的重氮液与二氧化硫在一定的压力下反应生成中间体后,再泄压升温回流1h,经过降温结晶、离心得到对氯苯肼硫酸盐,离心的母液经过碳纤维吸附后,再次利用到重氮化合成中;对氯苯苯肼硫酸盐的纯度>97%,收率>85%,与目前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工艺无其它金属阳离子引入,离心后的母液经过处理后可套用至重氮化合成,无废水产生,实现清洁化生产,符合目前工业生产安全生产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的生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对氯苯肼硫酸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新型光谱杀菌剂,杀菌性能广谱、高效,较为突出的是对非靶标生物、环境及使用者安全友的低毒性,主要用于茎叶喷雾,可有效地防治几乎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原体所引起的作物病害,比如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卵菌纲真菌等病害。其中苯肼盐是合成吡唑醚菌酯的一个还重要的中间体。
目前合成吡唑醚菌酯的中间体采用的为苯肼盐酸盐,合成的苯肼盐酸盐的方法大多引入了亚硝酸钠与亚硫酸钠,在生产对氯苯肼盐酸盐是会有大量酸性废水,酸性废水中含有杂盐,处理较为困难;
美国专利(US0047023)采用的是对氯苯胺、盐酸和亚硝酸钠反应生成重氮液后,再和合适的还原剂(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苯肼盐酸盐;反应后有较多的杂盐废水产生,处理较为困难。
欧洲专利(EP0959067)采用的是对氯苯胺、盐酸和正丁醇做溶剂,合成对氯苯肼盐酸盐,得到对氯苯肼盐酸盐的收料,低只有36.2%,同时后处理繁杂。
中国专利(CN106187811A)采用的是对氯苯胺、盐酸和亚硝酸钠合成对氯苯肼盐酸盐,高温下以亚硝酸钠作为还原剂,风险较大,且专利中并未提出后处理的方式。
中国专利(CN106278937A)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氢气还原重氮液,该方法产生的三废少,但是催化剂成本高,仍有较多的含盐酸废水产生。
文献报道:对氯苯肼盐酸盐的合成工艺[J].应用化学,2001,18(12):1001-1003.报道的是以对氯苯胺经过盐酸和亚硝酸钠重氮化,再用亚硫酸钠还原水解后,过滤得到粗品,再加碱过滤得到对氯苯肼后再加酸得到对氯苯肼盐酸盐,此过程得到的产品纯度高,但是经过三次抽滤过程繁杂,不利于工业生产。
本发明是合成鲜有报道的对氯苯肼硫酸盐,同样采用对氯苯胺为原料,与硫酸及亚硝基硫酸合成硫酸重氮液,再通过二氧化硫加压还原后,经过高温酸解后,再降温离心得到对氯苯肼硫酸盐,离心的母液经过碳纤维吸附后套用到重氮化合成。过程中三废量少,硫酸经过处理后套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吡唑醚菊酯中间体(对氯苯肼硫酸盐)的新合成方法,代替目前常用的中间体;避免了生产中间体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三废。该方法循环套用硫酸,符合目前绿色环保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氯苯肼硫酸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氯苯胺与硫酸反应生成对氯苯胺硫酸盐,再向体系中滴加亚硝基硫酸进行反应生成重氮液,重氮液与二氧化硫在一定的压力下反应生成中间体,泄压后再回流1h后,降温结晶得到对氯苯肼硫酸盐,离心的母液经过后处理后得到的硫酸循环利用,化学反应式如下所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硫酸,质量浓度为10%~70%,优选30%-6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对氯苯胺与硫酸的摩尔比为1:1~10,优选1:2~4。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对氯苯胺与硫酸的反应温度为20~80℃,优选60~80℃;反应时间为2-6h,优选3-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优嘉植物保护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优嘉植物保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56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