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触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56183.2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3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恒飞;薛恒;沈崇虎;南文耀;张超;郭星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02;B60M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刘鑫;韩蕾 |
地址: | 71008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触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接触线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四道次异形模具对挤压杆进行拉拔:按照模具从大到小依次装入四模巨拉机中,然后将挤压杆依次穿过由大到小的异形模具进行拉拨获得接触线;各道次模具的变形量依次为20%~25%、27%~33%、27%~32%和23%~27%;前三道次异形模具为固定尺寸的模具,第四道次异形模具为成品模具。本发明能实现连续化生产,简化了更换模具、轧头、穿模等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该异形模具尺寸能够满足铜银、铜镁、铜锡接触线进行拉拔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接触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接触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涉及一种铜和/或铜合金接触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电气化铁道用铜及铜合金接触线是电气化铁道牵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接触线主要分为纯铜接触线、铜银合金接触线、铜锡合金接触线、铜镁合金接触线以及铜铬锆合金接触线。铜及铜合金接触线加工生产的最终工序为冷拉拔工序。在生产中,不同材质规格的铜及铜合金接触线有特定的拉拔工艺。因此在生产时需要不停的更换拉拔模具及工艺参数,不但大大增加了工序繁琐性,还由于装配误差,模具更换等问题导致接触线表面质量差;每次更换拉拔模具及调整工艺参数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并且调整参数会造成产品尺寸发生偏差,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及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现有拉拔工艺已经不再满足生产效率,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过程稳定性,亟待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铜及铜合金接触线拉拔工艺,使得生产效率得以提高,生产稳定性得以提升。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线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四道次异形模具对接触线挤压杆进行拉拔:按照模具从大到小依次装入能装载四道次异形模具的四模巨拉机中,然后将接触线挤压杆依次穿过由大到小的异形模具进行拉拨获得接触线;各道次模具的变形量依次为20%~25%、27%~33%、27%~32%和23%~27%;
其中,前三道次异形模具为固定尺寸的模具,第四道次异形模具为成品模具;所述异形模具的内芯本体截面均为两侧对称设置有燕尾沟槽的圆形结构,所述燕尾沟槽的槽角在水平方向上通过水平线划分为上斜角和下斜角;水平线至异形模具顶部的垂直距离为头部高度,两对称的燕尾沟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为沟槽底间距,两对称的燕尾沟槽的槽尖之间的距离为沟槽尖间距;两对称的燕尾沟槽的上折边缘之间的距离为头部宽度;两对称的燕尾沟槽的下折边缘之间的距离为截面宽度。
现有技术中,不同型号的接触线使用的挤压杆尺寸并不统一,例如铜银接触线、铜锡接触线和铜镁接触线使用的都是不同尺寸的挤压杆,而拉拔工艺属于加工硬化的一个过程,不同的冷变形量产生不同的加工硬化程度,例如:现有的工艺中,120mm2的铜银接触线采用外径22.5mm的挤压杆,四道次拉拔变形成为120mm2的接触线,而铜镁接触线则采用外径20mm的挤压杆进行拉拔成为120mm2的接触线,如果采用外径22.5mm的铜镁挤压杆就无法生产出120mm2的铜镁接触线,同理,采用外径20mm的铜银挤压杆也无法生产出120mm2的铜银接触线,因此,现有技术中针对不同材质的接触线都有专用的模具,生产铜银接触线就必须使用铜银专用的接触线模具,铜锡接触线就必须使用铜锡专用的接触线模具,生产铜镁接触线就必须使用铜镁专用的接触线模具,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此外,采用一道次拉拔时单道次延伸率太大,根本无法实施,单道次延伸率应控制在1.4以下,直接一道次拉拔延伸率达到4.1,远远超过金属变形规律,根本无法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61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摩擦实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高清视频电子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