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黏附性羟丁基壳聚糖及其制备方法、适用于老年皮肤的可逆黏附性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7566.1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3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峰;麻拴红;吴杨;徐蓉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B37/08 | 分类号: | C08B37/08;A61L15/28;A61L15/26;A61L15/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张敏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黏附 丁基 聚糖 及其 制备 方法 适用于 老年 皮肤 可逆 伤口 敷料 | ||
本发明提供了黏附性羟丁基壳聚糖及其制备方法、适用于老年皮肤的可逆黏附性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在羟丁基壳聚糖上接枝邻苯二酚基团,得到既具有温敏性特征,又具有较好的湿粘附特性的黏附性羟丁基壳聚糖,其与辅料配合即可得到适用于老年皮肤的可逆黏附性敷料,该可逆黏附性敷料在常温下为可流动的溶胶状态,能够适用于复杂的伤口创面;在响应体温后,溶胶转变为黏性的凝胶态,可牢固地附着在伤口处;治疗结束后,仅需物理降温处理,黏性凝胶转变为非黏性溶胶,便可从伤口处轻易剥离下来,特别适用于老年人皮肤,既可以在治疗过程牢固附着在伤口创面,又可避免敷料剥离过程中对伤口或者皮肤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黏附性羟丁基壳聚糖及其制备方法、适用于老年皮肤的可逆黏附性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老年人的皮肤较为脆弱,易发生损伤而出现流血、渗液及细菌感染等一系列问题。而使用敷料材料治疗损伤创面是实现伤口愈合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市场上已有很多种敷料材料能够应用于伤口或者皮肤,实现药物缓释或者创面治疗的目的。
市场上的敷料材料可归为两大类:一、强粘接性敷料,主要面向皮肤释药或小伤口愈合,如专利CN 104559820A报道了一种丙烯酸基压敏胶敷料,其粘接力较强,粘接性能稳定,具有用作伤口敷料的应用潜力;专利CN 104706624B公开了一种以含中药的植物油为增塑剂的载药压敏胶贴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压敏胶贴粘接性和释药性能均较好;专利CN106334209 A 中公开报道了一种多酚改性的壳聚糖辅料,其与生物组织具有很好黏附性能,能够用于止血。但是,就此类强粘性敷料而言,在对老年人治疗结束或更换药时,敷料移除过程中很容易对老年人脆弱的皮肤造成损伤或引发愈合伤口的二次撕裂。二、吸收型敷料,主要面向大伤口,如专利CN 102675651B 报道了一种改性壳聚糖水凝胶敷料,其具有适当吸水能力,可用作抗菌敷料,进行伤口治疗;专利CN 102727925A公开了一种酰化壳聚糖伤口敷料,所述伤口敷料具有高吸湿性和高湿强度,吸水后溶胀形成透明凝胶,具有很好的止血和抗菌功能。但是,就上述辅料而言,由于改性壳聚糖分子的亲水特性,吸水溶胀导致治疗过程中敷料无法牢固地附着在创面上,易出现敷料频繁脱落的问题。此外,现有技术CN109646393 A还公开了一种温敏壳聚糖敷料,其常温下为流动性液体,可涂敷于不同形状伤口,响应体温后变为类固体凝胶,进而贴附在创面上,为辅料移除提供了思路。但是这种温敏性壳聚糖敷料,因为缺乏黏附性基团,使用过程中其与湿滑组织的粘连性能不佳,进而会导致辅料易脱落。
在伤口或皮肤敷料实际使用过程中,在确保其与老年人皮肤或伤口创面具有较强湿粘附的同时,往往希望在治疗结束或换药过程中,敷料能够很容易地、可逆地从皮肤或创面剥离下来,不会对老年人的皮肤或者愈合伤口创面造成二次损伤。综上所述,急需发明一类专门适用于老年人脆弱皮肤,湿黏附强度可调控的智能型皮肤或伤口敷料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黏附性羟丁基壳聚糖及其制备方法、适用于老年皮肤的可逆黏附性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黏附性羟丁基壳聚糖既具有温敏性特征,又具有较好的湿粘附特性,以其为原料可制备湿黏附强度可调控的敷料,适用于老年皮肤。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黏附性羟丁基壳聚糖,由含有游离氨基的羟丁基壳聚糖接枝3,4-二羟基苯基丙酸得到,所述黏附性羟丁基壳聚糖中3,4-二羟基苯基丙酸的接枝率为0.1~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黏附性羟丁基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羟丁基壳聚糖溶解于水中,得到羟丁基壳聚糖水溶液;所述羟丁基壳聚糖含有游离氨基;
将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3,4-二羟基苯基丙酸和乙醇水溶液混合,得到改性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75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