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密度膨体聚四氟乙烯鼻整形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0115.3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1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程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旭 |
主分类号: | A61F2/18 | 分类号: | A61F2/18;A61B17/00;A61B1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文雅 |
地址: | 4644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密度 膨体 聚四氟乙烯 整形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密度膨体聚四氟乙烯鼻整形支架,涉及美容整形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鼻整形支架使用膨体材料较为柔软、支撑力不足的技术问题,通过将第一支撑片、第二支撑片、第三支撑片顶端连接在一起,在每两个支撑片形成倒V型结构的基础上共同组成类三棱锥支架,三棱锥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延长支架的使用时间;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密度膨体聚四氟乙烯鼻整形支架的制备方法,通过将原材料使用的膨体聚四氟乙烯进行压缩形成高密度膨体聚四氟乙烯,使膨体聚四氟乙烯结构变硬,增加了膨体聚四氟乙烯结构的支撑力,使得用高密度膨体聚四氟乙烯制成的支架具有更好的强度,避免后期变形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美容整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密度膨体聚四氟乙烯鼻整形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鼻子,自古就有“颜面之王”的美称,现代美容韩新鸣实践证明,鼻是美之魂;鼻子的形态不仅在面部美学价值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的整体形态、无关面容甚至爱情生活亦有很大影响;一个不美的鼻子变为美的鼻子可以让受术者改头换面,判若两人,获得心理上的极大满足,满足受术者所预想的美容结果,就是鼻整形的“最佳效果”,鼻整形即对鼻部进行整形的外科手术;鼻整形可以缩小或增加您鼻子的大小,改变鼻头或鼻梁的形状,使外扩的鼻翼变窄,或者改变鼻子和上嘴唇之间的三角区域形态各异。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大多都是通过隆鼻植入适当材料来改变鼻的高度和形态,有时会具体选用膨体材料进行制作,但是膨体材料本身较为柔软,支撑力不足,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膨体聚四氟乙烯鼻整形支架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鼻整形支架使用膨体材料较为柔软、支撑力不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密度膨体聚四氟乙烯鼻整形支架,包括第一支撑片、第二支撑片和第三支撑片,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和所述第三支撑片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和所述第三支撑片中的任意两个组成倒V形支架并且所述第一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和所述第三支撑片共同组成类三菱锥支架,所述第一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和所述第三支撑片均选用高密度膨体聚四氟乙烯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和所述第三支撑片的顶端缝合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和所述第三支撑片底端的切割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片与所述第二支撑片之间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一支撑片与所述第三支撑片之间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片具有弧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片远离所述第二支撑片或所述第三支撑片的一侧向外凸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片的底端通过连接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片的底端和所述第三支撑片的底端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拉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和所述第三支撑片的顶端均为具有弧度的圆滑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密度膨体聚四氟乙烯鼻整形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使用挤压工具对厚度为4mm的膨体聚四氟乙烯原料进行挤压,形成厚度为1.2mm-1.5mm薄片,得到高密度膨体聚四氟乙烯;
步骤S2:使用手术用切片刀将步骤S1中得到的高密度膨体聚四氟乙烯切割成0.5mm宽的条状,得到条状支撑片;
步骤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条状支撑片进行固定,形成高密度膨体聚四氟乙烯鼻整形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旭,未经程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01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卧式抛光研磨机
- 下一篇:实训用锂电池组件自动化装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