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引风式火管燃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0547.4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4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宏斌;宋春燕;孙恩呈;周磊;袁新;李晓霖;张传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46;F23D14/26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玉山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引风式火管 燃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引风式火管燃烧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一次风调节装置、空气引射器、回火防止器、二次风调节装置、燃烧火管以及水套炉,二次风调节装置包括扇叶、二次风风门调节手柄、主动齿轮以及与其啮合的多个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轴线垂直,每个从动齿轮的端面上分别垂直设置有一个扇叶,相邻两个扇叶之间形成与外部空气连通的空气流道,二次风风门调节手柄设于主动齿轮中心轴上;本发明可以提高水套炉加热效率,既能减少燃烧后的烟气对空气的污染,也能节省原油加热的成本。同时,二次风调节装置通过二次风风门调节手柄调节齿轮组,再通过齿轮组带动扇叶联动,传动精度高,相对于直接调整扇叶,可以有效地增大扇叶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加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引风式火管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生产行业中,刚开采出的油需要使用水套炉进行加热,水套炉的工作形式往往是将一根开孔的火管深入到水套炉中,火管周围是空气进口,这样就提供了燃烧所需的空气和燃料。这样的工作方式使得套管气空气混合不均,温度场分布不均,造成效率较低和燃料的浪费。
中国专利CN 2081046U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纵向喷射二次引风式全火燃气烤箱灶头。该灶头增设了中心能二次引风补气的燃烧体,配装了一个有立缝状燃烧环为主火区和中心部位有细燃烧孔为副火区的燃烧盖,用耐火纤维垫将喇叭状燃气空气引射混合管与二次引风补气燃烧体之间密封隔热,并用环状压圈和螺栓加紧固组合,该新型灶头具有供气均匀,二次引风补气助燃量大效高、燃烧充分、热值高、热损失小、省气节能,烟气中有害气体显著降低,变单火为内外全火。但是该专利风口大小无法调节,仍存在燃烧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水套炉效率高的双引风式的火管燃烧装置,其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引风式火管燃烧装置,包括空气引射器,所述空气引射器包括一体成型的空气进入段、吸气收缩段以及空气混合段,还包括一次风调节装置、回火防止器、二次风调节装置、燃烧火管以及水套炉,所述一次风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空气引射器的空气进入段入口处,所述空气引射器的空气混合段出口接所述回火防止器,所述回火防止器出口接所述燃烧火管,所述燃烧火管伸入所述水套炉内部;
所述二次风调节装置包括扇叶、二次风风门调节手柄、主动齿轮以及与其啮合的多个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的轴线垂直,每个所述从动齿轮的端面上分别垂直设置有一个扇叶,相邻两个扇叶之间形成与外部空气连通的空气流道,所述扇叶外缘与二次风调节装置的外部框架内壁接触,所述二次风风门调节手柄设于所述主动齿轮中心轴上;
所述二次风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水套炉入口处,所述二次风调节装置的主动齿轮中心轴套设在所述燃烧火管的外表面,所述从动齿轮中心轴垂直安装于所述燃烧火管外壁上,所述空气流道与所述水套炉内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火管远离所述二次风调节装置的一端设有若干带有凸缘的火孔,所述火孔包括主火孔以及稳焰孔,所述主火孔位于所述火孔中心,所述稳焰孔包括向所述火孔外壁方向倾斜的斜向通道和与斜向通道连通的纵向通道,所述稳焰孔斜向通道底部与所述主火孔的侧壁连通,所述稳焰孔纵向通道与所述主火孔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主火孔和稳焰孔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主火孔周围设有多个等距布置的稳焰孔。
进一步的,所述稳焰孔的直径小于所述主火孔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斜向通道的直径小于所述纵向通道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一次风调节装置包括中心轴、固定扇叶、可旋转扇叶以及一次风风门调节手柄,所述固定扇叶和所述可旋转扇叶均由两片扇形叶片拼合而成,所述固定扇叶与所述可旋转扇叶不在一个平面内,并在两片扇形叶拼合处通过所述中心轴串接在一起,所述固定扇叶固定在所述中心轴上,所述一次风风门调节手柄设于所述可旋转扇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05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