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径流泥沙自动监测采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1274.5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2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庄家尧;杨皓;鞠俊杰;柳斌;吴建平;王同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禹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于贺贺;邱兴天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径流 泥沙 自动 监测 采样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径流泥沙自动监测采样装置,包括一横向设置的底板,所述的底板的下端安装有固定桩,底板的上端安装有一与底板平行的横向采样杆,而该横向采样杆的右端则通过可锁紧的铰接组件相应铰接安装有一竖向采样杆;所述的横向采样杆和竖向采样杆内均设置有采样孔,所述的横向采样杆上还设置有向上凸起的间隔均匀的采样管,该采样管相应与横向采样杆内部的采样孔连通;所述的竖向采样杆上则设置有向左侧横向伸出的间隔均匀的采样管。本装置整体采样的范围比较广,采样的数据比较准确,而且通过变换可实现多种采样模式,实现水流底部以及坡体的采样,使用较为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径流监控采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径流泥沙自动监测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河流径流过程中会带动水流底部的泥沙流动,现有技术中为了监控水流径流过程中泥沙的水土流失,通常对径流水体进行采样,然后通过分析泥沙含量监控泥土流失的情况;现有技术中多是采用人工采样的形式进行采样,采样效果较差,而设备领域中通常采用的设备为水泵式抽离采样,但是现有设备的采样时,采样的区域过于集中,范围较小,不能真实正确的反应径流泥沙流失的情况;并且现有泥沙流失监控通常还需要监控河流坡体状况,而现有的装置通常不能兼顾河底与坡体采样,需要使用不同的设备进行采样处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对河底以及坡体采样,并且采样范围较广,采样准确的径流泥沙自动监测采样装置。
技术方案:本发明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径流泥沙自动监测采样装置,包括一横向设置的底板,所述的底板的下端安装有固定桩,底板的上端安装有一与底板平行的横向采样杆,而该横向采样杆的右端则通过可锁紧的铰接组件相应铰接安装有一竖向采样杆;所述的横向采样杆和竖向采样杆内均设置有采样孔,所述的横向采样杆上还设置有向上凸起的间隔均匀的采样管,该采样管相应与横向采样杆内部的采样孔连通;所述的竖向采样杆上则设置有向左侧横向伸出的间隔均匀的采样管,该采样管与竖向采样杆内的采样孔相连通;并且横向采样管的左端与竖向采样杆的下端还分别设置有向上和向左连通外部的连通孔;而两者的连通孔之间则安装具有伸缩功能的弹簧管;所述的竖向采样杆的上端还通过与采样孔连通的水管,该水管相应连通有蠕动泵。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桩的下端设置为尖头状结构,并且所述的固定桩设置为间隔均匀设置与上方的采样管对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横向采样杆和竖向采样杆上的采样管至少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六个。
作为优选,所述的横向采样管和竖向采样杆上的采样管的头部还安装有可拆卸的阀盖。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板上还安装有河流流速传感器;弹簧管内同样设置有流速传感器。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装置在底板上设置横向采样杆以及在横向采样杆的右端设置铰接的竖向采样杆,横向采样杆与竖向采样杆内均设置有采样孔,并且两者均设置有连通采样孔的采样管,并且两者之间通过可锁紧的铰接组件安装,竖向采样杆的放置角度是可以调节固定的,采样的时候具有多种采样模式,在进行河底采样的时候,可以使竖向采样杆竖直放置,将底板固定在河流底部,水流径流方向卷起的泥沙在外部蠕动泵的作用下从采样管吸入到两个采样杆之中,被吸出到外部,完成采样,这样可完成河流底部以及底部上方一定位置的泥沙径流采样;同时也可直接将竖向采样杆上的采样管通过阀盖封死,只采样底部泥沙径流数据;另外本装置还可对河流坡体进行采样,只需要调整竖向采样杆的倾斜角度使其与河流坡体的倾斜角度一致,然后固定底板就可对河流底部以及斜坡的泥沙流失进行采样,而且采样管设置多个,整体采样的范围比较广,采样的数据比较准确,使用较为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禹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禹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12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