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升降机吊笼门用门刀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62331.1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7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郭立成;张军红;王莉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京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3/14 | 分类号: | B66B13/14;B66B13/30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陈雅洁 |
地址: | 301802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机 吊笼门用门刀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升降机吊笼门用门刀,所述的第一钢丝带动弹簧销运动,所述弹簧销带动第二钢丝进行运动,所述第二钢丝围绕转轴进行运动,带动弹舌体的锁舌脱离锁扣盒,松开钢丝锁扣弹回锁扣盒内,在进行门开关时一人就可进行,不用借助外人来帮忙,方便快捷。一种升降机吊笼门用门刀包括门刀本体;所述门刀本体包括:外壳、固定钩、钢丝,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二弹簧销、锁舌,所述外壳上开有与锁舌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二弹簧销固定在外壳上,所述钢丝一端固定在固定钩上,所述钢丝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弹簧销一端,所述第二弹簧销另一端与锁舌连接,所述吊笼门上设有与锁舌相对应的凹槽,通过拽拉钢丝带动锁舌弹出凹槽使门打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升降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升降机吊笼门用门刀。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或其他行业行业中,升降机机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设备,它在施工中主要用于运送施工人员和施工用物料,由于升降机的提升高度有时候比较高,因此要求吊笼的需要具备很高的安全性。根据国家建设部在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中规定:井字架、龙门架等物料提升机不仅要安装防坠落安全保护装置,而且必须安装停靠安全保护装置,这主要是考虑到设备有可能在起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超载或其它原因使起重钢丝绳拉断、吊笼坠落,造成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而同时,吊笼的门锁装置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施工升降机吊笼单门,一种是没有安全装置的,吊笼在上下运行过程当中可随意打开,所以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另一种为简易安全钩,靠安全钩的自重钩住下边方钢管,该种安全钩在吊笼运行中,由于吊笼振动和其他因素,安全钩可能自行打开,所以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结构合理、安全性能高的门锁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升降机吊笼门用门刀,以解决人在吊笼内也可进行门的开关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升降机吊笼门用门刀,包括门刀本体;
所述门刀本体包括:外壳、固定钩、钢丝,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二弹簧销、锁舌,所述外壳上开有与锁舌对应的通孔;
所述第二弹簧销固定在外壳上,所述钢丝一端固定在固定钩上,所述钢丝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弹簧销一端,所述第二弹簧销另一端与锁舌连接,所述吊笼门上设有与锁舌相对应的凹槽,通过拽拉钢丝带动锁舌弹出凹槽使门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门刀本体还包括第一弹簧销、第一滚轴、第二滚轴、第三滚轴,所述第一滚轴、第二滚轴、第三滚轴两端固定在外壳上,外壁紧密贴合外壳的内壁,所述钢丝包括第一钢丝、第二钢丝,所述第一钢丝一端固定在固定钩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弹簧销一端,所述第二钢丝一端固定在第一弹簧销另一端,第二钢丝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弹簧销一端,所述第二钢丝依次缠绕第一滚轴、第二滚轴、第三滚轴紧密贴合外壳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销与第一滚轴顶部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弹簧销与第一滚轴之间的第二钢丝成直线型,所述第二弹簧销与第三滚轴底部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弹簧销与第三滚轴之间的第二钢丝成直线型。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为字结构,所述外壳设有弹簧销承载口、第一突起、第二突起,所述第一滚轴位于第一突起内部,所述第二滚轴位于外壳中间部位,所述第三滚轴位于第二突起内部,所述弹簧销一端位于弹簧销承载口内,另一端位于邻近第一突起与第一滚轴顶部水平位置,所述弹簧销承载口端部设有钢丝出口,所述第一钢丝贯穿弹簧销承载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销和第二弹簧销结构相同,包括壳体、连接销、弹簧,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空腔,连接销通过壳体两端预留的通孔贯穿壳体,连接销的外侧固定安装限位环,所述弹簧套接在连接销的外侧,弹簧的直径小于限位环的直径,弹簧和限位环设置在壳体内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升降机吊笼门用门刀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京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京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23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