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VCL基因突变的引物组合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3331.3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3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夏雪山;陈一波;冯悦;贾圆圆;刘丽;赵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vcl 基因突变 引物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分子生物学领域,涉及医学分子诊断及生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
背景技术
扩张型心肌病(DCM)为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疾病,是导致心衰和心脏移植的主要原因,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特征为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导致脏收缩功能障碍原因,其最大的特点为临床遗传异质性,主要由基因突变所致,第一个致病性变异位点于1990年被发现。来自于1975年至1984年美国Olmstead县的报道,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率约为1/2700,更多相关证据表明扩张型心肌病在全球的发病率不低于1/2500,加上更多的潜在患者,甚至可能达到1/250,其发病率可能比肥厚型心肌病的1/500大。家族遗传筛查表明,大约20~35%的扩张型心肌病病例具有家族聚集现象,成为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的遗传方式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还包括线粒体DNA遗传,性染色体遗传和常染色体隐形遗传。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相关的致病基因较多,已超过50个。
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致病基因除肌节基因外,还包括了核纤层蛋白基因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到目前为止,扩张型心肌病的致病机制还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假说,(1)Ca2+敏感性调控异常假说: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之间的交互作用是通过细胞内Ca2+的浓度来调控,最终使肌细胞正常的收缩偶联。大部分DCM患者的肌节蛋白基因突变后,使传感系统肌钙蛋白复合体和肌球蛋白轻链降低了对Ca2+的亲活性,可能导致肌联蛋白的伸缩能力降低;(2)LMNA蛋白介导的AKT-Mtor信号通路:LMNA基因定位于lq22,其编码A型核纤层蛋白位于核膜内,高度保守,对维持核稳定、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很多证据表明通过构建LMNA-DCM转基因小鼠研究发现,LMNA的突变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相比,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靶蛋白纳巴霉素(AKT-mTOR)信号通路被激活,细胞代谢紊乱,自噬功能受损、细胞功能不足,从而导致LMNA-DCM的产生。也有研究发现LMNA转基因小鼠的ERK1/2通路被激活,当用ERK1/2磷酸化的抑制剂作用于LMNA小鼠时,小鼠的心肌纤维化程度降低,心功能有所改善。对扩张型心肌病进行基因检测和家族筛查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为:1) 产前诊断,指导优生优育;2) 辅助明确诊断,进行临床干预;3) 家族筛查,进行家族疾病发生风险评估及管理。
目前,遗传疾病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较多,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单链构象多态性、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分析、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PCR扩增直接测序和高通量测序。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毛细管电泳技术是基因突变检测的金标准,但因其对设备的要求高、价格昂贵等缺点,很难从实验室普及到临床,荧光定量PCR具有快速、简便、经济和准确等特点。
CN 104388595 A公开了一种猪圆环病毒2型实时荧光定量PCRMGB-TaqMan探针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 技术,采用MGB 探针,建立了猪圆环病毒2 型(PCV2)检测方法。但目前MGB探针还未用于DCM的检测。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33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