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清高亮度防撞型LED商用显示屏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4273.6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9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柳亚谊;刘甜;刘鹏;秦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彩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F16F15/04;F16M1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科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5 | 代理人: | 钟斌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高 亮度 防撞型 led 商用 显示屏 | ||
1.一种超清高亮度防撞型LED商用显示屏,包括保护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框架(1)的侧面上套接有第一缓冲机构(4),且保护框架(1)的前端上插接有固定板(3),所述第一缓冲机构(4)通过固定板(3)与保护框架(1)固定套接,所述保护框架(1)的后端设有卡接杆(9)和定位件(10),所述定位件(10)与卡接杆(9)插接固定,所述卡接杆(9)的外围左右侧呈上下对称设有安装件(11),所述保护框架(1)的内腔固定有回型弹性垫(12)且回型弹性垫(12)的内侧与LED显示屏(2)紧贴,所述LED显示屏(2)固定在滑板(13)上且滑板(13)与保护框架(1)的内腔壁滑动连接,所述保护框架(1)的内腔安装有第二缓冲机构(14)且第二缓冲机构(14)与滑板(13)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清高亮度防撞型LED商用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4)包括回型缓冲套(41),所述回型缓冲套(41)的回型腔的内壁上均设有插接块(42)且插接块(42)上均设有插接孔(43),所述插接块(42)远离回型缓冲套(41)的一端上均设有弧度导向部(4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清高亮度防撞型LED商用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的上端固定设有板体(6)且板体(6)上均设有插接柱(7),所述插接柱(7)上均设有卡接柱(8),所述插接柱(7)与卡接柱(8)的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清高亮度防撞型LED商用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柱(8)的直径小于插接柱(7)的直径,且卡接柱(8)长度和固定板(3)的宽度之和大于保护框架(1)上端宽度,所述保护框架(1)上设有与固定板(3)相适配的容纳插接凹槽(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清高亮度防撞型LED商用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杆(9)包括杆体(91),所述杆体(91)的右端与保护框架(1)的后端面转动连接,且杆体(91)的下端呈均匀等间距设有卡接凹槽(92),所述杆体(91)上设有透过孔(93),所述卡接柱(8)上端位于卡接凹槽(92)的内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清高亮度防撞型LED商用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10)包括定位筒(101),所述定位筒(101)的内腔插接与插杆(102)且插杆(102)的上端贯穿定位筒(101)的内腔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插杆(102)位于定位筒(101)的内腔部位上固定有挡环(104),所述挡环(104)与定位筒(101)的内腔顶部之前设有弹簧(103)且弹簧(103)套接在插杆(10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清高亮度防撞型LED商用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机构(14)包括固定杆(141),所述固定杆(141)固定设置在保护框架(1)的内腔,且固定杆(141)上套接有缓冲弹簧(144),所述缓冲弹簧(144)的左右端上均设有滑套(143)且两组滑套(143)上均滑动套接在固定杆(141)上,两组所述滑套(143)的上端均转动设有活动杆(142)且两组活动杆(142)的上端均与滑板(13)转动连接,所述定位筒(101)上开设有与卡接杆(9)相适配的插入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清高亮度防撞型LED商用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11)包括安装块(111),所述安装块(111)的内腔滑动设有安装板(112)且安装板(112)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板(112)的左右端呈对称设有滑动卡接块(113)且两组滑动卡接块(113)均位于安装块(111)内腔设有的滑动卡接槽内,两组所述滑动卡接块(113)的外壁上均固定有弹性挤压垫且弹性挤压垫与滑动卡接槽的内壁相抵触。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一种超清高亮度防撞型LED商用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11)远离保护框架(1)的一端到保护框架(1)后端的最短直线距离大于插杆(102)远离保护框架(1)的一端到保护框架(1)的后端的最短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彩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彩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427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