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厨余垃圾的废弃物料环保处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4834.2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4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林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绥燕 |
主分类号: | E03C1/266 | 分类号: | E03C1/2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垃圾 废弃 物料 环保 处理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厨余垃圾的废弃物料环保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不锈钢水槽凸缘、一级处理器、厨余粉碎结构、旋转推进器、洗碗机连接管道、锁定挂接,不锈钢水槽凸缘与水槽排水口紧靠在一起,锁定挂接位于不锈钢水槽凸缘底部,一级处理器安装于不锈钢水槽凸缘下方,废弃物料环保处理设备通过安装有第一油脂清洁器与第二油脂清洁器,当油脂排放冷却凝固在粉碎盘的排料孔时,可以快速的将油脂刮落并加热融化,促使油脂正常排放,避免油脂形成油垢并导致粉碎盘排料孔发生堵塞的情况,提升厨余垃圾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设备领域,特别的,是一种用于厨余垃圾的废弃物料环保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家庭厨房内所生成的厨余垃圾的处理问题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避免食物垃圾因储存而滋生病菌、蚊虫和异味,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应运而生,但目前技术考虑不够完善,具有以下缺点: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直接将碎残羹剩饭、肉鱼骨刺、瓜皮果壳等有机垃圾直接倒入洗手池,并通过厨余粉碎结构将垃圾研磨粉碎成细小颗粒后排出,由于火锅汤底及炖汤类厨余垃圾中的含有丰富的油脂,在流动过程中,油脂降温并凝固在排料孔上,形成油垢,同时细小的残渣粘附在油垢上,最终导致研磨盘排料孔被堵塞,影响厨余垃圾正常排放,并散发异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厨余垃圾的废弃物料环保处理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厨余垃圾的废弃物料环保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不锈钢水槽凸缘、一级处理器、厨余粉碎结构、旋转推进器、洗碗机连接管道、锁定挂接,所述不锈钢水槽凸缘与水槽排水口紧靠在一起,所述锁定挂接位于不锈钢水槽凸缘底部,所述一级处理器安装于不锈钢水槽凸缘下方,所述洗碗机连接管道贯穿连接于一级处理器右侧,所述厨余粉碎结构与一级处理器相互贯通,所述旋转推进器与厨余粉碎结构相互扣合,所述厨余粉碎结构由第一油脂清洁器、粉碎盘、驱动杆、排放连接管、过滤环架、粉碎结构外壳、第二油脂清洁器组成,所述粉碎结构外壳为中空圆柱结构且与旋转推进器紧靠在一起,所述驱动杆与旋转推进器顶端相互扣合,所述粉碎盘与驱动杆相互焊接且垂直,所述排放连接管与粉碎结构外壳采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油脂清洁器与第二油脂清洁器分别与粉碎盘扣合在一起,所述过滤环架嵌套于粉碎结构外壳中间,所述一级处理器与厨余粉碎结构呈上下分布,同时分别为中空圆柱结构,且轴心共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油脂清洁器由旋转固定架、驱动结构、连接扣、油脂清除装置组成,所述驱动结构与粉碎盘相互扣合,所述连接扣上下两端分别与驱动结构、粉碎盘贴合,所述油脂清除装置与驱动结构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旋转固定架底部与驱动结构顶端扣合在一起,所述油脂清除装置,所述油脂清除装置呈竖直安装,且与驱动结构相互平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结构由电热丝控制器、连接弹件、驱动环架、电源接触件、接触件导轨组成,所述驱动环架底部与粉碎盘相互扣合,所述电热丝控制器嵌套于驱动环架内部,所述接触件导轨安装于电热丝控制器右侧,所述电源接触件与接触件导轨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连接弹件分别与电源接触件扣合,所述驱动环架为中空圆柱结构,所述接触件导轨与驱动环架半径平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脂清除装置由螺旋弹簧、疏通杆、油脂刮板、限位块、刮板固定槽、疏通杆导轨组成,所述疏通杆导轨等距均匀分布于驱动环架四周,所述疏通杆与疏通杆导轨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螺旋弹簧上下两端分别与疏通杆、疏通杆导轨相互扣合,所述刮板固定槽安装于疏通杆左右两侧,所述油脂刮板与刮板固定槽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所述限位块位于刮板固定槽底部,所述刮板固定槽设有两个且以疏通杆对称轴相互对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疏通杆由推杆主体、电热丝、导热鳞片、保温腔组成,所述推杆主体与疏通杆导轨采用间隙配合,所述保温腔嵌套于推杆主体底部,所述电热丝等距均匀分布于保温腔内部,所述导热鳞片与推杆主体底部扣合,所述导热鳞片设有三个且均匀分布于推杆主体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绥燕,未经林绥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48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热管及组合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稳定性贝氏体辙叉用钢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