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供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5416.5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3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黄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艳红 |
主分类号: | H02K53/00 | 分类号: | H02K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供电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供电装置,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供电装置效率低经常出现电能不足等问题。本供电装置包括壳体和蓄电池,壳体上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蓄电池设置于壳体内且位于输入端处,壳体内设置有微型发电机以及与蓄电池相连的小型电机,小型电机的输出轴与微型发电机的传动轴相固连,小型电机内位于输出轴上套设有若干个飞轮,壳体内位于输出端处设置有主板,微型发电机与主板之间通过输出电线相连,微型发电机与蓄电池之间联接有返回电线,壳体上位于输入端处设置有给蓄电池供电的光伏组件。本发明具有节能环保且转换效率更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小型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产品己经非常普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随身物品,使用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时均离不开电池,由于现在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耗电量非常大,经常会因为手机电池电量不够用导致手机关机而给使用者带来很多不便,特别是出门旅途中,又没有充电的地方,就更加麻烦。于是人们发明了可以随身携带的充电宝,一种可以直接给移动设备充电且自身具有储电单元的供电装置,但是现有的充电宝也是需要充电的,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忘记充电的情况,由于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耗电量巨大,充电宝也只是缓解一时之需,不可能提供无限的电能,因此在路途遥远的时候也经常出现电能不足,仍然带来很大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且转换效率更高的小型供电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小型供电装置,包括壳体和蓄电池,所述的壳体上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的蓄电池设置于壳体内且位于输入端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微型发电机以及与蓄电池相连的小型电机,所述的小型电机的输出轴与微型发电机的传动轴相固连,所述的小型电机内位于输出轴上套设有若干个飞轮,所述的壳体内位于输出端处设置有主板,所述的微型发电机与主板之间通过输出电线相连,所述的微型发电机与蓄电池之间联接有返回电线,所述的壳体上位于输入端处设置有给蓄电池供电的光伏组件。
本供电装置设置有太阳能光伏组件接收板,在平时可以通过光照为蓄电池进行充电,当装置在使用时,蓄电池为小型电机供电,小型电机转动并带动微型发电机工作,在小型电机内位于输出轴上套设有若干个飞轮,通过飞轮可以带来更大的惯性且能量可以稳定的传输,通过微型发电机产生电流使主板通电,通过主板的整流稳压作用使输出端可以输出稳定的电压,微型发电机设置有返回电线且返回电线与蓄电池相连,当电能输出过量时,通过返回电线使电能重新返回到蓄电池中,为装置带来更高的转换效率。在上述的小型供电装置中,所述的壳体上位于输出端处设置有若干个与主板相连的USB输出口,所述的壳体上位于USB输出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与主板相连的正极输出接口和一个与主板相连的负极输出接口。通过USB输出口可以为电子产品进行充电,由于设置了正负极输出接口,可以为本供电装置带来更多方便的用处。
在上述的小型供电装置中,所述的蓄电池由若干个储电单元紧密连接组成。
在上述的小型供电装置中,所述小型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飞轮。通过飞轮可以防止输出轴在转动过程中振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供电装置具有节能环保且转换效率更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小型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蓄电池;3、输入端;4、输出端;5、微型发电机;6、小型电机;7、输出轴;8、传动轴;9、飞轮;10、主板;11、输出电线;12、返回电线;13、光伏组件;14、USB输出口;15、正极输出接口;16、负极输出接口;17、储电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艳红,未经黄艳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54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