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区水力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5713.X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7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邵玉宝;朱裕振;沈立军;李强;崔凯;孙超;张心彬;高志军;刘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文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5 | 代理人: | 李丽 |
地址: | 25010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区 水力 裂缝 地震 监测 应用 方法 | ||
1.一种矿区水力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布置监测设备;监测设备为WTADC-3三分量微地震监测采集仪,设备布设方式采用以井口为中心,采用五星布置方式和两环布置方式结合布置监测台站,五星布置方式即将监测设备设置在以井口为中心并沿井口的径向向外辐射的五条线上,两环布置方式即将监测设备设置在以井口为中心的两个圆环上;
S2:直井压裂施工;施工时,先对K3煤层进行射孔压裂,填砂分层后再对K1和K2煤层进行射孔压裂,采用套管压裂方式,压裂液为活性水,支撑剂为石英砂,其中,K3煤层位于K2煤层的下方,K2煤层位于K1煤层的下方;
S3:对监测结果分析;微地震信号与地表噪音同时被监测仪收集,经射孔和压裂时微震信号分析甄别,将微地震信号在三维坐标系中投点,从而得到监测数据;对于震级太小的微地震事件,由于近地表的衰减和噪声的影响导致微地震信号的信噪比较低,在地面进行微地震监测时很难从连续记录到的信号中识别出来,但通过对长时间的连续记录波形进行叠加,在微地震发生的区域,弹性波物性值会与其他区域差异明显,据此可以刻划微地震发生的区域,即对裂缝进行成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区水力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直井压裂的压裂目的层位为K1煤层、K2和K3煤层,K1煤层埋深681-682.5m,煤厚1.5m,K2煤层埋深692-697m,煤厚5m,K3煤层埋深774-778.00m,煤厚4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区水力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K33煤压裂液量710m3,支撑剂65m3;K1和K2煤层压裂液量795m3,支撑剂65m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区水力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五星布置方式中,监测设备设置在以井口为中心,并沿井口的径向向外辐射的五条线上,相邻线之间的夹角为72°,每条线上设置六台高灵敏度采集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矿区水力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五星布置方式中,五条线的内圈至外圈半径依次为120m、170m、230m、300m、400m和60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区水力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两环布置方式即为第一环以井口为中心点,半径120m,每隔72°布设1台高灵敏度采集仪,与五星布置方式中最内圈形成每36°布置一台监测设备;第二环以井口为中心点,半径170m,每隔72°布设1台,与五星布置方式中的第二圈形成每隔36°布设一台监测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矿区水力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和第二环内均布置5台高灵敏度采集仪。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矿区水力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的定位方式为高精度GPS准确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未经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571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