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控制计算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65837.8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6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凌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张大保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控制 计算机 | ||
1.一种智能控制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变频系统,还包括以下结构:
将智能变频系统的各个元器件集成于一个电路板(2)上,该电路板(2)的电压输入端与计算机的电源模块连接;
确定使用该智能变频系统的计算机为笔记本计算机或台式计算机中的任意一种;
若使用该智能变频系统的装置为台式计算机,将散热设备(1)设置为第一尺寸,并将电路板(2)与散热设备(1)固定,将散热设备(1)与台式计算机的壳体固定;
若使用该智能变频系统的装置为笔记本,将散热设备(1)设置为第二尺寸,并将电路板(2)与散热设备(1)固定,将散热设备(1)与笔记本的壳体固定;
所述散热设备(1)为风扇(12);
采样单元(110),用于采集计算机内部温度,并输出模拟量的检测电压;
预设电压提供单元(120),用于提供模拟量的第一预设电压和第二预设电压;
变频单元(130),与所述采样单元(110)连接,用于接收检测电压,
当检测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输出低电平的零功率信号;
当检测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输出高电平的第一功率信号;
当检测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时,输出高电平的第二功率信号;
散热设备(140)受控于零功率信号不工作,散热设备(140)受控于第一功率信号按照第一功率工作,散热设备(140)受控于第二功率信号按照第二功率工作,其中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为不同的工作功率;
所述采样单元(110)为温度传感器;
所述预设电压提供单元(120)包括串联模拟接地设置的第一预设电阻、第二预设电阻以及第三预设电阻;
所述变频单元(130)包括对比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对比模块包括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预设电阻和第二预设电阻的节点与第二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预设电阻和第三预设电阻的节点与第一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驱动三极管、第二驱动三极管,第一驱动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散热设备(140)、电源串联连接,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还包括第一变频电阻和第二变频电阻,所述第一变频电阻与第一驱动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变频电阻与第二驱动三极管并联设置,第二变频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驱动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连接,第二驱动三极管的发射极接模拟地;
根据公式(1)得到第一预设电压U1:
其中U1表示第一预设电压,US表示工作人员输入电压,i表示计算机内部线路的第i个节点,N表示计算机内部线路节点的总数,μi表示计算机内部线路汇聚成第i个节点的支路个数与计算机内部线路内部总支路个数的比值,Si表示计算机内部线路的第i个节点第二采样单元采集到的温度值,R表示计算机内部线路汇聚成第i个节点的支路上的所有电阻的电阻值的倒数之和,exp表示自然对数e的次方;
根据公式(2)得到第二预设电压U2:
其中U2表示第二预设电压,t表示计算机运行的时间,Si(t)表示计算机内部线路的第i个节点温度传感器在计算机运行了t时间内采集到的温度值函数,表示计算机内部线路的第i个节点温度传感器在计算机运行了t时间内采集到的温度值函数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表示在计算机运行了t时间后,计算机内部线路的第i个节点温度传感器在计算机运行了t时间内采集到的温度值函数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计算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设备(1)包括风扇(12)和固定框(11),还包括以下结构:
将固定框(11)对风扇(12)进行固定,将电路板(2)与固定框(11)进行固定,将电路板(2)的电源输出端与风扇(12)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将电路板(2)的电源输入端与计算机的电源模块、市电电源或蓄电池中的任意一个连接;
将固定框(11)与计算机的壳体固定,使风扇(12)面对CPU或电源模块中的任意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凌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凌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583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片材装订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