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对海水冷冻进行海水淡化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6239.2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8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曦;刘振;纪煜哲;赵显哲;孙佩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颜爱国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海水 冷冻 进行 淡化 装置 | ||
根据本发明的连续对海水冷冻进行海水淡化的装置,包括制冰部、蒸发部、斯特林制冷机、淡水池以及控制部,冷端管路通向制冰室,热端管路分别通向蒸发部、第一融冰室、第二融冰室;制冰室包含第一冰板、制冷件,制冷件设置在第一冰板的一侧并与冷端管路连通,制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冰板水平移动,第一融冰室包含第二冰板、第一散热件,第一散热件设置在第二冰板的一侧并与热端管路连通,第一融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冰板水平移动,控制部控制第一融冰驱动机构、制冰驱动机构以及第二融冰驱动机构分别驱动第一融冰室中的第二冰板、制冰室中的第一冰板向制冰室、第二融冰室水平移动,制冰室和第二融冰室同时进行制冰和融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对海水冷冻进行海水淡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随着地球上人类的数量越来越多,加上工业的不断发展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淡水资源变得越来越匮乏,解决淡水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问题。尤其是在中东地区,淡水资源就显得更加匮乏,而中东地区有较为丰富的太阳能和海水,将两者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很好地解决淡水资源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污染。
如今在在海水淡化方面采用较多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对海水进行加热产生水蒸汽再对水蒸汽获得淡水,热量的提供有太阳能聚焦、蒸汽压缩以及热泵等方法。
另外一种是通过对海水进行冷冻制冰,再对冰块进行融化获得淡水。根据溶液热力学知识,利用冷冻法对海水进行结晶时,可以自动将海水中的杂质排除在外,保持冰晶的纯净,最后通过对冰晶进行洗涤和融化之后就能够得到清洁的淡水,而且还能避免设备的结垢。
目前,对海水进行冷冻制冰的装置不多,而使用斯特林制冷机进行海水淡化的技术还不成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发明一种利用太阳能驱动的基于斯特林制冷机的可连续的海水制冰及海水淡化装置,用于解决地区的淡水资源问题。
本发明通过利用斯特林制冷机冷端来提供冷源及热端来提供热源的可连续的海水制冰及海水淡化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对海水冷冻进行海水淡化的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制冰部,具有沿水平依次相邻设置第一融冰室、制冰室、第二融冰室;蒸发部;斯特林制冷机,具有冷头和热端换热器,与冷头换热的冷端管路通向制冰室,与热端换热器换热的热端管路分别通向蒸发部、第一融冰室、第二融冰室;淡水池,通过管道收集第一融冰室、第二融冰室和蒸发部中产生的淡水;以及控制部,包括多个分别设置在冷端管路和热端管路中的控制阀和泵,其中,制冰室包含制冰池、第一冰板、制冷件、制冰驱动机构,第一冰板水平设置在制冰池中,制冷件设置在第一冰板的一侧并与冷端管路连通,制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冰板水平移动,第一融冰室包含第一融冰池、第二冰板、第一散热件、第一融冰驱动机构,第二冰板水平设置在第一融冰池中,第一散热件设置在第二冰板的一侧并与热端管路连通,第一融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冰板水平移动,第二融冰室包含第二融冰池、第二散热件、第二融冰驱动机构,第二散热件与热端管路连通且与第一散热件高度相同,第二融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冰板水平移动,控制部分别控制控制阀和泵的开合,制冰室和第一融冰室同时进行制冰和融冰后,控制部控制第一融冰驱动机构、制冰驱动机构以及第二融冰驱动机构分别驱动第一融冰室中的第二冰板、制冰室中的第一冰板向制冰室、第二融冰室水平移动,制冰室和第二融冰室同时进行制冰和融冰。
在本发明提供的连续对海水冷冻进行海水淡化的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融冰室和第二融冰室均具有两个抬升件,两个抬升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冰板或第二冰板下部的两端,分别用于抬升第一冰板或第二冰板的一端。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连续对海水冷冻进行海水淡化的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制冰池的两端壁上分别水平设置有与第一冰板相对应的运输口,运输口中设置有挡水轴,挡水轴中设置有与第一冰板对应的贯通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62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焊接气路保护系统及气体保护焊接方法
- 下一篇:用于决口封堵的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