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困人快速救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6629.X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9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舒立琼;张文;潘伟祥;沈立群;王黎斌;杨本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B66B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董世博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困人 快速 救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困人快速救援的方法,包括触摸屏、救援中心、挂壁式救援箱,挂壁式救援箱包括箱体与箱门,箱门厚度为20mm,箱门内嵌入设置触摸屏,触摸屏通过局域网与救援中心连接;箱体内壁上设置收卷辊、支架和救援绳,救援绳一端固定连接收卷辊,另一端设置能够系于人体腰间的环扣结构,具体救援步骤包括101)求援步骤、102)准备步骤、103)施救步骤;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儿童乘客快速可行的一种电梯困人快速救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射频微波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电梯困人快速救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是高层建筑的必备设施,是人们上下楼所采用的主要工具,电梯的运行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日益受到用户、政府主管部门、媒体及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
尽管电梯运行安全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电梯故障仍时有发生,电梯现有的救援方式存在如下缺陷:首先,由于乘客需要依靠外部的维护人员进行救援,因此,救援的时间长,会对处于封闭环境中的乘客造成极大的心里恐慌。此时,乘客极易发生强行扒开轿门逃生、或者从轿厢顶部逃生等危险行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解决现有的电梯结构所存在的电梯出现故障时轿厢内的乘客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并且救援的方式复杂、救援的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乘客快速可行的电梯救援系统,轿厢内的乘客可方便及时地实现自救,从而显著地降低救援的成本,改善电梯的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困人快速救援的方法,包括触摸屏、救援中心、挂壁式救援箱,挂壁式救援箱包括箱体与箱门,箱门厚度为20mm,箱门内嵌入设置触摸屏,触摸屏通过局域网与救援中心连接;箱体内壁上设置收卷辊、支架和救援绳,救援绳一端固定连接收卷辊,另一端设置能够系于人体腰间的环扣结构;
所述环扣结构包括控制部和安全带,安全带包括五条,其中两条连接在控制部的上方,另外三条分别连接在控制部的左侧、右侧和下方,控制部实现安全带的收缩控制;安全带上设有防滑的凸起,凸起的材质采用硅胶;所述支架呈Y形,收卷辊的中间设置突出的螺纹柱,支架中间设置螺纹凹槽;螺纹柱的直径大于收卷辊的直径;
综上设备具体的救援步骤如下:
101)求援步骤:当电梯发生故障停止时,乘梯人员通过触摸屏进行求援,救援中心确认后,乘梯人员方可打开挂壁式救援箱;
102)准备步骤:取下支架,并通过收卷辊将救援绳放下,救援绳连接的环扣结构绑在需要救援的儿童身上;
103)施救步骤:打开电梯门将救援绳顶在支架上形成一个安全下放距离,通过摇动收卷辊将儿童下放,此时救援人员可更安全方便的接住儿童。
进一步的,触摸屏显示广告宣传信息,提供紧急救援功能;救援中心提供救援支持;挂壁式救援箱提供救援工具。
进一步的,安全带的材料为纳米抗菌纤维,纳米抗菌纤维为纳米银粒子与化纤复合纺丝制造出纳米抗菌纤维。
进一步的,挂壁式救援箱设置在电梯内按键的上方,且挂壁式救援箱靠近电梯的一侧设置八字形凸台,且凸台上设置限位板,电梯内相应位置上设置形状相似的八字形连接板,且八字形连接板靠近挂壁式救援箱的一侧设置与凸台配合的限位板。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优点在于:
本发明轿厢内的乘客可方便的对儿童进行更好的、及时的实现内部救援,从而显著地降低救援的成本,改善电梯的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现电梯出现故障时轿厢内的乘客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并且救援的方式复杂、救援的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乘客快速可行的对儿童进行安全电梯救援的系统,轿厢内的乘客可方便及时地实现对儿童的救援,并显著地降低救援的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未经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66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