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保护膜密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6798.3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2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素力;陈曦;孙公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8/0276 | 分类号: | H01M8/0276;H01M8/0282;H01M8/0286;H01M8/10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郑伟健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电极 保护膜 密封 结构 | ||
1.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保护膜密封结构,所述膜电极包括阳极气体扩散电极、阴极气体扩散电极,以及处于阳极气体扩散电极和阴极气体扩散电极之间的电解质膜,阳极气体扩散电极和阴极气体扩散电极于电解质膜两侧中部相对设置,且阳极气体扩散电极和阴极气体扩散电极的四周边缘与电解质膜的四周边缘间相间隔,即留有距离、使电解质膜的四周边缘处形成一无阳极气体扩散电极和阴极气体扩散电极的覆盖区,其特征在于:
于电解质膜的二侧均分别设有一中部带通孔的环状保护膜,环状保护膜与电解质膜的四周边缘处无阳极气体扩散电极和阴极气体扩散电极的覆盖区相贴接,阳极气体扩散电极和阴极气体扩散电极分别处于二个环状保护膜的中部通孔内,通孔的形状和尺寸与阳极气体扩散电极和阴极气体扩散电极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二个环状保护膜的内侧边缘分别与阳极气体扩散电极和阴极气体扩散电极的四周边缘相贴接,二个环状保护膜远离电解质膜的外端四周边缘处密闭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个环状保护膜为一体式结构中部带通孔的环状膜,通孔的形状和尺寸与阳极气体扩散电极和阴极气体扩散电极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于环状膜内侧边缘内壁面上开设有一环状凹槽,电解质膜的四周边缘处无阳极气体扩散电极和阴极气体扩散电极的覆盖区置于环状凹槽内,环状保护膜的内侧边缘分别与阳极气体扩散电极和阴极气体扩散电极的四周边缘相贴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个环状保护膜密闭连接端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涂层,二涂层区相对叠合后熔合为一体,实现二个环状保护膜远离电解质膜的外端处密闭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为耐磷酸腐蚀且耐高温材料。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磷酸腐蚀且耐高温材料为聚砜(PSU)、聚醚醚酮(PEEK)、聚酰亚胺(PI)、聚苯硫醚(PPS)聚四氟乙烯(PTFE)、可溶性聚四氟乙烯(PFA)、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FEP)中的任一一种。
6.按照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的厚度为气体扩散电极厚度的5%-40%。
7.按照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包括层叠的支撑层和涂层。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FEP)、可溶性聚四氟乙烯(PFA)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包括聚砜(PSU)、聚醚醚酮(PEEK)、聚酰亚胺(PI)、聚苯硫醚(PPS)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9.按照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电极结构应用于高温磷酸燃料电池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679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