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踏面损伤测量设备、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9796.X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3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刚;李春林;王蒙;殷鸿鑫;王萌;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25 | 分类号: | G01B11/25;G01B11/30;G01B11/00;G01N21/8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张彬彬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损伤 测量 设备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踏面损伤测量设备、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在踏面损伤测量设备中,车轮驱动单元动端待测量车轮进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踏面扫描激光传感器采集待测量车轮的踏面线型数据并发送给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对获取到的各踏面线型数据进行合并,得到待测量车轮的踏面轮廓图形,进而可在该踏面轮廓图形快速识别损伤信息。基于此,踏面损伤测量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且稳定可靠,列车车轮的踏面损伤检测结果可靠,效率高;并且,采用非接触式测量的方式,不易受到外力冲击,能够长时间保持固定的空间位置,进而可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保持检测设备的结果精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列车检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踏面损伤测量设备、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高速铁路达3万公里。铁路车辆在运行过程中,零部件会逐渐磨耗、腐蚀和损伤,为使车辆经常处于质量良好状态,确保行车安全并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必须对铁路车辆进行各种检查和修理工作。
在实现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铁路货车轮对的检修工作仍依赖检测人员手动完成,踏面擦伤的外形尺寸、擦伤深度等仍靠量具手动测量。人工手动测量的检修过程耗时长且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对踏面损伤的测量存在耗时长且可靠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踏面损伤测量设备、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踏面损伤测量设备,包括:
车轮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待测量车轮转动。
踏面扫描激光传感器,用于在待测量车轮的转动过程中,采集待测量车轮的踏面线型数据。
处理单元,用于对采集得到的各踏面线型数据进行合并,得到踏面轮廓图形,并对踏面轮廓图形进行检测,得到损伤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待测量车轮的转动过程中,踏面扫描激光传感器位于待测量车轮的踏面斜上方,且踏面扫描激光传感器的激光平面与待测量车轮的轴线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车轮驱动单元包括用于接触待测量车轮、驱动待测量车轮转动的驱动轮,以及连接驱动轮的驱动马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车轮驱动单元还包括伸缩机构。驱动马达通过伸缩机构连接驱动轮。
伸缩机构用于在驱动状态下,将驱动轮顶升至与待测量车轮接触。
伸缩机构还用于在释放状态下,将驱动轮回收,以使驱动轮与待测量车轮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伸缩机构为气缸。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踏面损伤测量方法,应用于踏面损伤测量设备。踏面损伤测量设备包括:
车轮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待测量车轮转动;
踏面扫描激光传感器,用于在待测量车轮的转动过程中,采集待测量车轮的踏面线型数据。
踏面损伤测量方法包括:
获取踏面扫描激光传感器采集到的各踏面线型数据。
对各踏面线型数据进行合并,得到踏面轮廓图形。
对踏面轮廓图形进行检测,得到损伤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踏面轮廓图形进行检测,得到损伤信息的步骤包括:
处理各踏面线型数据,得到待测量车轮的表面平滑度。
基于表面平滑度对踏面轮廓图形进行斜率检测,将斜率异常的区域确认为损伤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97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