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建筑信息模型化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9868.0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9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占省;邢泽众;黄春;王京京;霍宏元;张安山;刘習美;蒋安桐;王宇波;孙佳佳;刘子圣;史国梁;矫悦悦;孟鑫桐;白文燕;侯笑;曹存发;蔺宏远;李文杰;杨希温;陈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Q5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分布式 建筑 信息 模型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建筑信息模型化管理系统,由四个分布式区块链节点组成,分别包括建筑设计模型节点,施工信息模型节点,运营维护模型节点,全过程模型监管节点。建筑设计模型节点,由设计方对该节点进行控制,对建筑设计模型进行管理;施工信息模型分布式节点,由施工方对该节点进行控制,对施工信息模型进行管理;运营维护模型分布式节点,由物业对该节点进行控制,对运营维护模型进行管理。通过四个节点通过相同数据接口对建筑信息的传输、批注和监管,将所有数据传输信息永久保存,实现信息互通,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监管层次和监管力度,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出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建筑信息模型化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涉及的利益方众多。从设计-施工-运维阶段,需要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业主方之间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流。传统消息交流方式存在很多弊端:
(1)建筑有关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多。上游利益方难以将全部信息传递给下游利益方,造成大量的数据损失。
(2)监理方和业主方进行监管的层次低、时效性差,难以对建筑进行全方位实时监管。
(3)建筑施工中责任方难以界定,责任推诿扯皮现象严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建筑信息模型化管理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建筑各方之间数据传输损失严重、监管层次低和责任界定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建筑信息模型化管理系统,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建筑施工信息管理打通了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甲方等各方之间的信息孤岛,具有数据损失少、监管效率高和责任界定精准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建筑信息模型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建筑设计模型节点,由设计方对该节点进行控制,对建筑设计模型进行管理;
施工信息模型节点,由施工方对该节点进行控制,对施工信息模型进行管理;
全过程监督节点,由甲方和监理方对该节点进行控制,对建筑设计模型,施工信息模型进行监管。
运营维护模型节点,由物业对该节点进行控制,对运营维护模型进行管理;
进一步的,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建筑信息模型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各节点之间通信协议和数据接口为同一标准。
所有上传的建筑模型信息和批改信息将永久保存,且不可修改。
三维建筑模型是系统进行信息传输的载体。
进一步的,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建筑信息模型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建筑模型设计节点中,设计方需要上传二维图纸和三维建筑模型。
设计方可以在图纸或者模型上实时查看甲方和施工方的修改意见,若采纳,则进行修改;若不采纳,给出相应的理由。
三维建筑模型是建筑信息化管理的主要载体,所有构件要求尺寸精准。
进一步的,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建筑信息模型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工信息模型节点中,施工方需要在建筑设计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输入,建立施工信息模型。
所述施工信息模型节点中,施工方对设计方上传的模型进行核查,若发现三维模型存在问题,在图纸模型上进行标注。
施工方对模型进行的标注为黄色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98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全自动下料机
- 下一篇:多时隙随机导频接入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