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Bi-2212超导线圈热处理炉系统及其控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70094.3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3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俊;于敏;杨东昇;秦经刚;陈俊凌;武玉;李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7D7/06 | 分类号: | F27D7/06;F27D19/00;H01F41/04;H01F6/06;H01B1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杨学明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bi 2212 超导 线圈 热处理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大型Bi-2212超导线圈热处理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耐压炉壳、耐压炉盖、隔热层、加热室、均温辐射屏、均压管道、支撑工作台、液氩罐、氧氩混合气罐、气体管路和安全装置;
在所述的耐压炉壳上设有气体管路预留口、冷却装置和热电偶预留口,所述的耐压炉盖上方设有吊环,耐压炉盖下方设有多组加强筋与上隔热层相连;
所述的隔热层为夹层式结构,由不锈钢外屏、钼制内屏和夹在中间的隔热纤维组成,隔热层位于耐压炉壳内,隔热层厚度在100-250mm之间;
所述的加热室包括固定在隔热层内屏上的加热带,所述均温辐射屏位于加热室内,由高温合金钢制成;均温辐射屏位于支撑工作台上方,均温辐射屏上预留气体管路进出口,Bi-2212超导线圈位于均温辐射屏内,所述的均压管道位于隔热层内,使加热室与隔热层外的耐压炉壳相通,使得隔热层内外的气压保持一致,所述的支撑工作台固定在耐压炉壳底部,穿过隔热层,是用于放置超导线圈的加热工作台,所述的氧氩混合气罐用于提供3-5Mpa的压力,其后依次设有第一截止阀、第一减压器、第一流量计,与气体管路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的液氩罐提供3-6Mpa的压力,其后依次设有第二截止阀、第二减压器、第二流量计、第三截止阀,与气体管路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的气体管路与耐压炉壳相连部位均有冷却装置,所述气体管路分为均温辐射屏进气管路、均温辐射屏出气管路、耐压炉壳进气管路和耐压炉壳出气管路,所述气体管路连接有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包括第一安全阀、第二安全阀、爆破片,第一压力表、第二压力表和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Bi-2212超导线圈热处理炉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耐压炉壳为圆柱形不锈钢罐体,罐体厚度为5-30mm,圆盘底座直径为4-8m,高度为4-9m,利用焊接方式将耐压炉壳与预留管路进行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Bi-2212超导线圈热处理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压炉盖为拱形设计,耐压炉盖采用不锈钢材料,厚度为10-30mm,耐压炉盖位于耐压炉壳上方,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Bi-2212超导线圈热处理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室,总功率为100-300KW,加热带采用钼材料制成,加热带与隔热层内屏之间的距离为50-150mm,每个加热区均设有备用加热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Bi-2212超导线圈热处理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辐射屏按照Bi-2212超导线圈的尺寸进行设计并与加热带间距为50-200mm,同时能够承受1MPa的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Bi-2212超导线圈热处理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管道的孔直径为100-1500mm,壁厚为5-20mm,气体进出管路分别位于均压管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Bi-2212超导线圈热处理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管路的孔直径为20-100mm,壁厚为2-10mm,均温辐射屏出气管路设有第三减压器和第一氧含量分析仪,耐压炉壳出气管路设有第四减压器和第二氧含量分析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Bi-2212超导线圈热处理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均温辐射屏出气管路和耐压炉壳出气管路连接,均温辐射屏出气管路设有第一安全阀、耐压炉壳出气管路设有第二安全阀,装有爆破片的管路桥接在两条出气管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Bi-2212超导线圈热处理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阀额定工作压力为5.5MPa,爆破片额定工作压差为1Mpa。
10.一种大型Bi-2212超导线圈热处理炉系统的控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耐压炉壳内气体置换,将氩气进气管路的第二截止阀打开,第二减压器打开,排空耐压炉壳内的空气,监测耐压炉壳内压力,调节出气管路第四减压器,使耐压炉壳内压力维持在1Mpa以内;
步骤二、均温辐射屏内气体置换,将氧氩混合气进气管路的第一截止阀打开,第一减压器打开,排空均温辐射屏内的空气,监测均温辐射屏内压力,调节出气管路第三减压器,耐压炉壳内气体置换和均温辐射屏内气体置换两者是同步进行,分别调节氧氩混合气管路进气流量与氩气管路进气流量使得均温辐射屏内压力与耐压炉壳内压力保持同步;
步骤三、利用第二氧分析仪监测耐压炉壳内气体氧含量,待耐压炉壳气体氧含量低于10ppm,利用第一氧分析仪监测耐均温辐射屏内气体氧含量,待均温辐射屏内气体氧含量与氧氩混合气的氧含量保持一致时,停止气体置换;
步骤四、炉内同步增压,调节耐压炉壳排气管路的第四减压器和均温辐射屏排气管路的第三减压器,使得均温辐射屏内压力与耐压炉壳内压力保持同步增高,当两个压力同时达到5Mpa时,增压结束;
步骤五、气体微进微排,调节均温辐射屏与耐压炉壳进气管路的进气流量,使均温辐射屏与耐压炉壳内的气体微进微排,且压力保持同步,之后升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009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区带化柴油机氧化催化剂
- 下一篇:包括接头的眼镜设备和制造此类眼镜设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