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缝纫机的挑线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70722.8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5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土钦;柯志江;罗志雄;何崇希;谢宇;尹玲;武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D05B49/00 | 分类号: | D05B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0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缝纫机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缝纫机的挑线机构,涉及缝纫机的挑线机构技术领域,具体为底座、四连杆机构、挑线装置、理线装置和调节装置,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四连杆机构,所述四连杆机构的上方一侧连接有第四连接臂,且第四连接臂上安装有挑线装置,所述四连杆机构的上方另一侧安装有理线装置,所述四连杆机构的底部传动端连接有调节装置,所述理线装置包括安装架、连接杆、理线架和理线板,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外壁中心均安装有连接杆,所述理线架的上方两侧均垂直焊接有立板,所述搓线机构由座筒、活动柱和曲形海绵条组成,该工业缝纫机的挑线机构,通过理线装置的设置,解决了织线容易缠绕打结,且织线线身周围毛絮较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的挑线机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缝纫机的挑线机构。
背景技术
缝纫机在缝纫时,在形成线迹的过程中,起着输送、回收针线并收紧线迹作用的机构被称为挑线机构,挑线机构按结构和原理可以分为五类,即凸轮挑线机构、连杆挑线机构、滑杆挑线机构、旋转挑线机构和针杆挑线机构,所谓连杆挑线机构就是由四连杆机构带动挑线杆运动的机构,其中挑线杆是四连杆机构的连杆。
现有的挑线机构在进行引线的过程中,不具备对织线的整理功能,织线容易缠绕打结,且难以对织线进行光洁处理,使得织线周身絮状物较多,特别是有些较为特殊的织线,若织线未经收紧便引入到挑线机构中,容易因为挑线、穿引、刺布等动作,使得织线周身的絮状物被分离线身,从而导致织线崩断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缝纫机的挑线机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工业缝纫机的挑线机构,包括底座、四连杆机构、挑线装置、理线装置和调节装置,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四连杆机构,所述四连杆机构的上方一侧连接有第四连接臂,且第四连接臂上安装有挑线装置,所述四连杆机构的上方另一侧安装有理线装置,所述四连杆机构的底部传动端连接有调节装置,所述理线装置包括安装架、连接杆、理线架和理线板,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外壁中心均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端部固定有理线架,所述理线架的上方两侧均垂直焊接有立板,且立板之间连接有过线辊,所述理线架的内侧水平贯穿有贯穿杆,且贯穿杆的两端均套接有圆片,所述贯穿杆贯穿入圆片内部的一端套设有扭簧,且圆片的外壁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端焊接有理线板,且理线板的外圆弧壁均匀设置有搓线机构,所述搓线机构由座筒、活动柱和曲形海绵条组成,所述座筒的内部穿接有活动柱,且活动柱的上段中部固定有曲形海绵条。
可选的,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一左一右固定在底座的内侧,且第一固定杆的上端配合连接有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配合连接有第三连接臂,且第三连接臂的顶端和第一连接臂的顶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一连接臂的连接端内部贯穿有第一贯穿轴,所述第二固定杆与第三连接臂的连接端内部贯穿有第二贯穿轴,且第一贯穿轴的端部与第二贯穿轴的端部之间套接有传动皮带,所述第三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的连接端内部贯穿有第三贯穿轴,且第三贯穿轴与第二贯穿轴之间连接有牵引皮带,所述第三贯穿轴的轴端分别从安装架的两侧中心穿过。
可选的,所述第四连接臂卡接在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的连接端外部,且第四连接臂与第一连接臂的连接端内部贯穿有第四贯穿轴,所述第四贯穿轴与第一贯穿轴之间连接有牵拉皮带,所述挑线装置的一端与第四连接臂的顶端之间贯穿有第五贯穿轴,且第五贯穿轴与第四贯穿轴之间连接有连接皮带。
可选的,所述挑线装置包括第一挑线臂、挑线曲板、第二挑线臂、挑线轴、挑线皮带和驱动马达,所述第一挑线臂的底端与第四连接臂的顶端之间通过第五贯穿轴相连接,且第一挑线臂的顶端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的内侧安装有挑线曲板,且挑线曲板的顶端均设置有挑线头,所述第二挑线臂的底端通过第四贯穿轴与第四连接臂的底端相连接,所述挑线曲板与第一挑线臂的连接端中心贯穿有挑线轴,且挑线轴的两端外部均套接有挑线皮带,所述挑线皮带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马达,且驱动马达安置在第二挑线臂的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07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化硅微粉的表面整形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网络信息系统的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