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截面烟道网格分区采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70937.X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6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倪向阳;汪朝伟;李宝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优尔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B01D46/1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张艳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截面 烟道 网格 分区 采样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截面烟道网格分区采样结构,包括等距分布在烟道内的多根采样杆,每根采样杆上等距分布有多个采样头,每个采样头独立连接样气管,样气管分别沿着采样杆伸出到烟道外,连接到检测设备,检测各个采样点的烟气参数。采样头包括采样管和设置在采样管内的过滤器,采样管一侧开设有采样口,采样口与过滤器的进气口贯通,过滤器呈轴向贯通的圆柱形状,过滤器的进气口为其轴向的一端,样气管连接到过滤器的侧壁。本发明在烟道的横截面上均匀分布多个检测点,每个采样头分别各自连接一根样气管,样气管连通到烟道外面的检测设备,逐一检测出各个采样头区域的烟气中的含氮量,真正实现烟道分区域监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截面烟道网格分区采样结构,属于烟气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火电的发电量仍约占国内发电总量的75%,因此火电行业产生的NOx(氮氧化物统称,主要是NO和NO2)排放量在我国NOx排放总量中占主要地位,严格控制火电厂的NOx排放势在必行,也正是基于此我国近年来不断提高火电厂NOx的排放标准。
SCR即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烟气脱销系统采用氨气 (NH3)作为还原介质,基本原理是把氨气喷到烟道中,与原烟气充分混合后进入反应塔,在催化剂作用下,并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选择性的和烟气中的NOx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N2) 和水(H2O)。
目前SCR效果的评估是通过SCR出口处NOx的单点测量来判断。但是这个方式无法得到分区喷氨产生的NOx不均匀性。
因此,行业内逐步开始进行NOx的分区测量,以更全面的评估SCR效果。并且通过分区NOx 的值去反馈给喷氨系统,进行分区喷氨的优化,以进一步做的减排和节能效果。
从SCR原理图可以看出,分区NOx值最佳的测量位置是在紧贴最下一层的催化剂层的下面、在烟道收窄之前。但是,该位置跨度尺寸很大。考虑烟气的温度(300度)和烟气在高温、高速下含颗粒物对结构的冲刷,目前尚未有该位置进行网格分区采样的方案。
目前行业已有SCR出口NOx分区采样的方式为:
方案1:靠烟道侧壁分区采样
该种方式采样杆仅能伸进烟道有限距离(一般2米),因此采样点得到的NOx数值无法体现烟道靠壁位置和靠中间位置的差异,而实际证明,该差异通常是不可忽略的。
方案2:在缩小截面位置进行分区采样
以某电厂100万机组烟道尺寸为参考,催化剂层截面10X13米,而收小后尺寸为3X4米,截面面积缩小为原来的1/10左右。因此缩小位置不同喷氨分区的烟气已经混合,所以该方式的分区NOx 不具代表意义。
方案3:大截面网格采样,但不分区(同一采样管上)
用一根横跨的空心采样管采样,采样管侧壁进样气。该方式得到的样气是多个采样点的混合(切流量不能调平),无法得各个采样点的分区数据。
可见,现有技术均无法实现准确的监测截面上各区域的脱氮效果,无法对于上游的喷氨提供准确的用量指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大截面烟道网格分区采样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截面烟道网格分区采样结构,包括等距分布在烟道内的多根采样杆,每根采样杆上等距分布有多个采样头,每个采样头独立连接各自的一根样气管,样气管分别沿着采样杆伸出到烟道外,连接到检测设备,检测各个采样点的烟气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采样杆选用多段拼接的形式,所述采样头拼接在相邻的两段采样杆之间,采样杆与采样头连接的端部设置有法兰,通过法兰与采样头连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优尔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优尔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09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炼焦炉集气管压力控制装置
- 下一篇:压缩机并联系统的减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