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臭水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1109.8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8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韩建均;杜昕;徐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本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本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臭水处理方法,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包括(1)将黑臭水通过格栅过滤较大杂物;(2)在黑臭水中加入改性凹凸棒和生物菌,同时通入纳米气泡;反应1‑2h后分离;改性凹凸棒为镧‑铝改性凹凸棒和氧化钙改性凹凸棒的混合物;(3)将分离后的黑臭水中加入絮凝剂沉淀;分离后得到上清液;上清液直接排放至河道中。本发明中加入的改性凹凸棒并配合絮凝剂沉淀,可大量去除氨氮磷,有效治理了黑臭水的形成根源;大大提高了水质;且原料易得,成本低,工艺简单,采用三步法即可去除水中95%的氨氮磷和85%的有机物,去除的水即可排入河道中,提高河道的水流动性,有效预防和治理黑臭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臭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90%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到有机和无机、有毒有害物的污染,江河水系有70%受到污染,流经城市90%以上的河段严重污染。而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每百公里河道就有1000多家工厂,给生态环境带来威胁。大量已建污水处理厂,由于成本高,设备投入多,占地面积广,且污水处理技术落后,造成污水处理量低,因此处于半开半停状态,甚至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出,不仅加剧了水体环境的恶化,也对环保投资造成了极大浪费。甚至将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海及湿地、坑塘使湖里未被污染的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变成更加严重的黑臭水体。
引起河道黑臭及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归结为:污水的排放,外来水体,还有流动性差。外源输入主要是通过外部排进的氨氮磷钾硫和有机物等物质;外源输入的物质通过沉降和底部污泥的吸附,造成底部污泥黑臭,同时使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横生,进一步加剧氨氮磷的释放,恶化水体,使黑臭水形成恶性循环。而黑臭水体的治理主要分为外源污染控制和内源污染修复两个部分。目前国内外对黑臭底泥的治理主要是底泥疏浚、原位曝气、原位钝化和生物修复法。其中,底泥疏浚和原位曝气属于物理修复方法。原位曝气技术主要是增加水体中溶氧量,抑制厌氧微生物活动,氧化黑臭物质。这种技术更适用于黑臭水体底泥修复的改善阶段,但是较难在短时间内解决黑臭底泥氮磷含量严重超标的问题,因此控制水体中超标的氮、磷含量才是治理黑臭水的根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处理黑臭水快速,且成本低,流程快,处理量大的治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黑臭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黑臭水通过格栅过滤较大杂物;
(2)在黑臭水中加入改性凹凸棒和生物菌,同时通入纳米气泡;反应1-2h后分离;
(3)将分离后的黑臭水中加入絮凝剂沉淀;分离后得到上清液;上清液直接排放至河道中。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絮凝剂为聚硅酸铝铁絮凝剂和硫酸铁絮凝剂,所述絮凝剂的添加量为1.5-3.0g/L;所述硫酸铁絮凝剂的添加量为5-10g/L。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絮凝剂为聚硅酸铝铁絮凝剂和硫酸铁絮凝剂,所述絮凝剂的添加量为2.5g/L;所述硫酸铁絮凝剂的添加量为8g/L。
进一步的,步骤(2)中加入的生物菌为复合微生物,所述复合微生物的加入量为0.05mg/L;所述复合微生物为麦氏交替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三种菌的混合物。
优选的,复合微生物为麦氏交替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三种菌的混合物按照0.1:(1-2):(0.5-1)的比例混合。
优选的,复合微生物为麦氏交替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三种菌的混合物按照0.1:2:1的比例混合。
进一步的,步骤(2)中加入的改性凹凸棒为镧-铝改性凹凸棒和氧化钙改性凹凸棒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本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本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本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本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11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