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俱制造用木材外表面打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1381.6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0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万嘉家俱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9/24 | 分类号: | B24B19/24;B24B47/22;B24B55/06;B24B5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俱 制造 木材 外表 打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俱制造用木材外表面打磨装置,具体涉及家俱制造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固定设有工作架,所述底座顶端固定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与工作架内侧壁接触,所述工作架内部固定设有滤网,所述滤网设在横板顶部,所述工作架一侧固定设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一端延伸出工作架外端,所述底座顶端固定设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一侧与第一管道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抽风机另一侧固定设有第二管道,所述底座顶端设有木材碎屑收集箱,所述第二管道一端与木材碎屑收集箱一侧固定连接。本发明将在打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木材碎屑有效的收集起来,不会飘扬在空气中,保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同时保护环境,更加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俱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家俱制造用木材外表面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越来越的人开始关注家俱制造,纵观过去10年,中国家俱制造行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期,这个时期,家俱制造行业的发展主要是以量的扩张为主,初步建立起了门类比较齐全,同时与国际接轨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家俱产品已经达到了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国际市场的需要,通常在家俱制造的过程中,会将制造所需要的木材外表面进行打磨平整,以便于后续的工艺进行,通常会使用家俱制造用木材外表面打磨装置对木材进行加工处理。
现有大多数的木材外表面打磨装置在打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木材碎屑没有有效的收集起来,飘扬在空气中,危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同时污染环境,不够环保。
因此,发明一种家俱制造用木材外表面打磨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家俱制造用木材外表面打磨装置,通过将打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木材碎屑有效的收集起来,不会飘扬在空气中,保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同时保护环境,更加环保,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俱制造用木材外表面打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固定设有工作架,所述底座顶端固定设有横板,所述横板设在工作架内部,所述横板与工作架内侧壁接触,所述工作架内部固定设有滤网,所述滤网设在横板顶部,所述工作架一侧固定设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一端延伸出工作架外端,所述底座顶端固定设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一侧与第一管道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抽风机另一侧固定设有第二管道,所述底座顶端设有木材碎屑收集箱,所述第二管道一端与木材碎屑收集箱一侧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架内部底端固定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底端固定设有固定头,所述固定头设在滤网顶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头底端固定设有打磨块,所述打磨块设在滤网顶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架前端设有侧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架前端对称设有两个弹簧铰链,所述侧门与工作架通过弹簧铰链铰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通过第一管道、抽风机以及第二管道将打磨所产生的木材碎屑进行抽取并输送到木材碎屑收集箱内部,木材碎屑则不会漂浮在空气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将在打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木材碎屑有效的收集起来,不会飘扬在空气中,保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同时保护环境,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作架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滤网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为:1底座、2工作架、3电动推杆、4固定头、5打磨块、6滤网、7横板、8第一管道、9抽风机、10第二管道、11木材碎屑收集箱、12侧门、13弹簧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万嘉家俱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徐州万嘉家俱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13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低氮燃烧的优化燃烧控制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型腔可变的转芯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