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杀蚜虫微生物制剂和制备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1992.0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4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敦;郑吉阳;唐汉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3/30 | 分类号: | A01N63/30;A01N25/06;A01N25/30;A01P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顺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38 | 代理人: | 邱志贤 |
地址: | 7121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蚜虫 微生物 制剂 制备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蚜虫微生物制剂和制备及使用方法,其特征是:该微生物杀虫剂是由棒束孢菌株SP‑535孢子悬浮液、棒束孢菌株G‑800孢子悬浮液、Triton X‑100母液和水复配而成。本发明利用昆虫病原真菌复配制剂,能够有效感染各类蚜虫,达到高效防治蚜虫的效果。本发明的一种杀蚜虫微生物制剂属于生物制剂,对环境无污染、无农药残留,是防治蚜虫的新型高效杀虫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害虫生物防治领域,涉及一种杀蚜虫微生物制剂和制备及使用方法,它是一种专门针对蚜虫的微生物杀虫剂。
背景技术
蚜虫对果树、林木的危害非常大,例如常见的苹果黄蚜、桃蚜、棉蚜等害虫,由于这些害虫通常爆发后群体密集危害,对树体或植株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严重危害、造成植株衰弱或死亡,严重影响农林业生产。用化学农药防治蚜虫,药物虽然能够有效控制蚜虫危害,但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困扰农林产品的质量、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别是果树和蔬菜等。国家提出“两减”就是从这个角度考虑,通过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施用,降低农药残留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本发明采用高致病力菌株和增效物质复配,形成的杀虫剂组合能够有效亲和蚜虫体表、感染各类蚜虫,致病并杀死蚜虫。由于该发明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作为主要成分,不存在农药残留和污染问题,特别适合于果树、蔬菜和城市园林树木的蚜虫防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蚜虫微生物制剂和制备及使用方法,本发明利用高效微生物组合和增效剂新技术,是以菌治蚜的绿色防治技术。它是一种专门针对蚜虫的微生物杀虫剂。应用致病性强的微生物组合制剂喷施受害的枝梢和叶片,感染和杀死成虫、若虫与卵,有效控制蚜虫的危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杀蚜虫微生物制剂,至少包括:棒束孢菌株SP-535孢子悬浮液、棒束孢菌株G-800孢子悬浮液、Triton X-100母液和水复配而成。
所述的棒束孢菌株SP-535孢子悬浮液、棒束孢菌株G-800孢子悬浮液、Triton X-100母液是按如下配比,配制1L的一种杀蚜虫微生物制剂需要下述比例的原料复配而成:棒束孢菌株SP-535孢子悬浮液中的棒束孢菌株SP-535孢子含量1×106-100×106个/L、棒束孢菌株G-800孢子悬浮液中的棒束孢菌株G-800孢子含量1×106-100×106个/L、Triton X-100母液 浓度为1-1000mg/L-5-5000mg/L,余量为水。
所述的棒束孢菌株SP-535和棒束孢菌株G-800孢子含量分别为200000个/L。
所述的Triton X-100母液浓度为1000mg/L。
所述的一种杀蚜虫微生物制剂在蚜虫危害的树体喷施,在害虫危害阶段施用,每间隔5天喷施1次,一共喷施3次。
一种杀蚜虫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依次将配方量的棒束孢菌株SP-535孢子悬浮液、棒束孢菌株G-800孢子悬浮液、Triton X-100母液混合均匀,然后再添加配方量水,充分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所述的一种杀蚜虫微生物制剂开瓶前用力震荡摇匀,开启后用自来水稀释1000倍施用。
本发明的优点是:(1)无污染高效杀虫:本发明利用高效杀虫微生物组合增效剂,能够有效感染并杀死各类蚜虫,由于杀虫活性成分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不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2)施用方便:采用常规喷雾即可。
具体实施方式
棒束孢菌株SP-535: Isaria fumosorosea(分离株:SP-535)分离自秦岭太白山,常规方法分离;菌株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昆虫与微生物资源利用实验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19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