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低浓度有机胺的废水的仿生脱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1995.4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8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孙波;宋雪;李学领;王皓天;吴新世;万钧;张春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30 | 分类号: | C02F1/30;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李淑惠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度 有机 废水 仿生 脱除 方法 | ||
一种含低浓度有机胺的废水的仿生脱除方法。受水体具有自净化功能的启发,本方法在接近自然水体环境并辅以光照条件下,实现水体的净化。该方法包括:在含低浓度有机胺的水体中加入含过渡金属的化合物,然后在有氧环境和阳光(或模拟太阳光)照射下进行脱胺的操作。该方法的特点是光照下,通过控制含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加入量及控制溶液的pH,达到降低废水中胺的含量。本方法在近水体自然条件下“仿生”脱除胺污染物。相比“纯”生物法,其特点在于既保留了生物法的环境相容优势,又加速了水体治理所需时间,所用试剂经济易得,其中所含物种均为自然水体中普遍存在物种,脱除污染物过程中未向体系中添加任何有害元素,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技术的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含低浓度有机胺的废水的仿生脱除方法。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最重要的生态环境要素之一。
水体本身具有自净化功能。但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超出其自净化能力时,就会出现严重水体污染。这种危害作用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并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含有机胺的废水只占工业排放有机废水总量的约1%,但其危害性却达到了50%。含有机胺的废水主要来源于轮胎、皮革、纺织类等工业,特点是浓度高、毒性强、难以采用生化法处理。
含氮化合物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水体的自我修复功能,使得水体失去抗干扰能力,难以维持自身稳定。同时水体富营养化会破坏水体的食物链结构,改变水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严重时会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
水体中的有机胺污染对生态系统、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开发经济、高效且环境友好型的水体脱氮技术非常必要。
水体脱有机胺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主要有气体脱氮法、离子交换/吸附法、膜分离法等。这些方法由于并未消除污染,只是将污染进行了转移,并由此可能引起二次污染,从而使它们的应用受到限制。
化学法主要是向受污染的水体中投加一定的药剂,使之与有机胺形成不溶性固体沉淀。这类方法费用较高,并且产生较多沉积物,某些化学药剂具有一定毒性,在环境条件改变时会形成二次污染。
相比之下,生物法以其突出的生态相容、高效益、低成本、操作灵活等特点成为水体净化的主要方法。然而生物法存在着废水处理所需时间较长的不足。而且,由于碳(C)和氮(N)是生物必须营养元素,所以当其在水体中的含量较低时,生物的存活数量大大降低,致使生物法在水体的深度处理应用中效率较低。尽管如此,生物法所遵循的物理、化学机理值得研究。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水体的深度处理技术需求日益增加。考虑到水体自净“方式”无外乎也是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净化方式协同作用的结果。因而,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应当将物理、化学和生物法相结合,取长补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生物法存在废水处理所需时间较长以及碳(C)和氮(N)含量较低时会导致生物的存活数量降低的问题,为了兼顾经济、高效、且环境友好地脱除废水中有机胺的需要,而提出了一种含低浓度有机胺的废水的仿生脱除方法。这样,在水体的深度处理时,既可保留生物法的优势,又可加速水体治理所需时间。在该“仿生”治理过程中,未向体系中添加任何有害元素,工艺绿色环保。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含低浓度有机胺的废水的仿生脱除方法,该方法在含有低浓度有机胺的待处理水溶液中加入含过渡金属的化合物,通过控制含过渡金属的化合物的加入量及控制溶液的pH,然后在有氧环境和阳光或模拟太阳光照射下进行有氧脱除有机胺污染物的过程,直至溶液的化学耗氧量(COD)或总有机碳(TOC)以及氮含量不再降低为止。达到降低废水中有机胺的含量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19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拉力试验机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电子枪框架及空间行波管